近幾年桂林的根雕 市場比較火,然而有一些市民卻為此擔憂——制作精美根雕是以破壞森林 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如果繼續呈輻射趨勢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記者調查:這些樹木從哪來
10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瓦窯路一帶的大村進行暗訪。據記者統計,一條兩三百米的巷子里有近20家根雕加工作坊,其規模大小各不相同。一提到要買根雕,加工點的工人都很積極地給記者介紹:“房子里全是樹根 和樹蔸,堆滿了,沒地方放,我們還要定期拿出來曬和透氣,要不然會爛掉。”同時,記者發現許多大大小小的樹蔸、樹根已堆到了馬路兩邊,種類大多都是樟樹 。
木雕藝術不能以犧牲生態為代價
來到一家根雕作坊,記者指著巨型樹根問:“樹根要長多少年才能入料?”“樹根至少要長四五十年才能入料,一些等級高的,造型好的則必須有上百年的‘道行’,收購價格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一名正雕刻樹根的工人說。
“這么大的樹蔸,你們從哪得到的?”記者問。這名工人說:“都是老板去采購的,有的是從外地買的,有的是從修公路、鐵路的地方收購來的,還有的是農民在山上挖來的,死樹、活樹都收,只要有特點就行。”
管理部門:擅自挖樹根違法
為根雕而進行的挖掘活動是否合法?市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科的蔣科長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禁止毀林開墾、毀林采種和違反操作技術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的毀林行為。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確實有需要而挖掘,要先向林業部門遞交申請,經過批準后才可以進行適當采伐。但這種特別批準不太會適用在為根雕而進行的挖掘活動上。
蔣科長表示,目前我市根雕市場的商家有數百戶,其樹木取材有廣西香樟,云南香榧,緬甸黃金樟,越南紅木 等,其中樟樹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這些木材來源渠道主要有幾種,比如開展新農村建設;修建和維護鐵路、公路;還有樹木自然枯死和從國外進口。
就根雕市場監管的問題,蔣科長說,市林業部門一直都按照相關法規,嚴格監管樹蔸、樹根的來源。要判斷這些木材加工作坊是否合法,要看“三證”:木材運輸證、植物檢疫證和碼單。所謂的碼單即記錄樹木的規格尺寸、種類等信息的憑證。此外,根雕加工作坊還需辦理木材加工、經營許可證,不得收購沒有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木材。
“在整個廣西,桂林算是森林資源管理較好的城市之一。但由于管理面積廣,工作人員不足等客觀原因,私下的濫挖現象仍然存在。”蔣科長稱,瓦窯路一帶的根雕加工作坊絕大多數都在林業局進行了登記備案,如發現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執法人員將進行查處。
市民聲音:搞“藝術”不能以損害生態為代價
市民陳先生說:“桂林是國家園林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景觀優美、清新舒適的人居環境。近年來,晚報刊登過不少樹木被過度砍伐的報道,這也意味著城市周邊生態環境的警鐘正在敲響。因此,如何規范監管根雕市場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園林部門工作的朱女士表示,當前國家倡導發展生態文化體系,樹木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水土具有保護作用。這些古樹本是大自然賜予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無論樹木是來自本地還是國外,都屬于自然資源,人們都應當自覺保護。
從事外貿出口的李先生認為,“根雕熱”在帶來生態破壞的同時,其本身也走進了誤區。根雕的商品價值應體現在“物以稀為貴”,然而,毫無節制的挖掘和生產,使衡量根雕價值的標準變成了“越大越值錢”。
一些網友還提出,現在對根雕主人和作品的宣傳不少,但往往只談“藝術”的一面,卻很少講如何引導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面,很容易產生負面作用。
環保人士:死樹根未必都是“廢物”
廣西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一名環保人士認為,一旦毀樹挖根,不但對水土保持不利,而且有損于生態平衡。搞根雕肯定會砍伐樹木,還要挖地三尺刨出根塊,留下一個個大坑,嚴重破壞地表形態,遇上山洪暴雨,會造成比伐木更嚴重的水土流失。此外,能用作根雕的樹木大多產在石山地區,把樹連根刨掉,將使原本脆弱的石山生態雪上加霜。
“一些樹枯死后,根埋在地表下,有人認為對土壤保存就沒有什么作用,但不少樹根其實是‘活’的,有的樹木能依靠它們再生。”該環保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有一些城市已規定,嚴禁任意買賣根雕,任何單位和個人嚴禁非法挖掘并制作根雕制品。
談及如何保護生態環境,監管根雕市場?該環保人士認為,首先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控制根雕市場的規模以及根雕工藝品的選材;其次倡導商家今后制作根雕應以人工栽培樹木為主,發展中、小型根雕。此外,還可對加工、銷售根雕藝術品的單位和個人強制攤派植樹造林任務,倡導人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
記者徐超 實習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