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8月4日報道,都說“食在廣州”。可翻開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4個成功申報的項目中,美食制作技藝僅占3個。
近日,第三批市級名錄申報工作已經正式開始。非遺中心表示,目前最缺的項目是傳統飲食技藝。南都記者獨家獲悉,非遺中心提出:希望“廣式月餅”等本土特色美食前來申報,還可以享受破格的待遇。
非遺中心工作人員積極走訪各餐飲協會和老字號酒家,力促“廣式月餅”申遺,可“大家的積極性不高”。
廣式月餅欲申遺可享受破格待遇
廣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已進行了3年。
“在第一批名錄中,羊城美食不見蹤影,直至第二批,我們才稍感安慰地看到廣式臘味、小鳳餅、廣式蓮蓉制作技藝的申報。”非遺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年初,沙河粉手工制作技藝首次向非遺中心提出申報。目前,市飲食行業商會正積極為該項目收集材料,準備填表提交。但這一消息似乎未能帶動其他美食項目的實際申報。
廣式月餅是羊城十分具代表性的美食。如有單位、組織愿意領銜申報,將可以不受區級項目的限制,享受破格的待遇。之所以說“破格”,是因為欲擠進市級“非遺”名錄,前提是本身已為區級項目。
聽到這個消息,陶陶居酒家總經理曾潔有點愕然。
“啊?美食制作技藝也能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陶陶居的點心、月餅歷史悠久,為街坊所津津樂道。然而曾潔說,“我們只懂埋頭干,從沒有想過申報非遺。”
非遺中心很熱心美食企業不積極
近日,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積極走訪廣州各餐飲協會和老字號酒家,力促“廣式月餅”申遺。
可“大家的積極性不算高,對申遺存在誤解”。工作人員表示,有的以為申遺需要花大錢。還有人認為,即使成功申遺,對產品促進也非立竿見影。
據非遺中心方面介紹,申報本身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如果在搜集資料上遇到困難,非遺中心甚至會請志愿者提供協助服務。
市經貿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名小吃申遺,有利于保護傳統小吃的制作工藝,有助小吃行業規范化發展和產業化發展,也有助于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借亞運契機,把廣式小吃向海內外推廣,讓世人感受廣式小吃的魅力。”
但南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廣州的傳統餐飲企業對美食申遺不甚知曉。當然,也有餐飲企業曾經嘗試申遺。泮溪酒家的營銷部經理黎天焯表示,泮溪點心名聞天下,但是申報非遺手續繁瑣。“要填報的資料非常多,我們最終放棄申請”。
據悉,第三批市級非遺項目的申報截止日期為11月30日。
米制食品和點心都可申遺試一試
省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冠豐表示:“廣州人太務實,應該加強把自身飲食文化做大做強的概念,積極申遺不失為好辦法。”他認為,包括沙河粉在內的廣州米制食品,以及許多傳統的廣式點心,均具備申遺條件“可以一試”。
楊冠豐說,美食申遺,一是要保護傳承傳統的制作工藝,二是要發揚美食文化。不少成功入選名錄的項目,比如廣式臘味,成為了許多旅游者購買的手信,聲名遠播,已嘗到甜頭。
廣州地處嶺南,以米制食品見長。楊冠豐認為,“拉腸、瀨粉都是廣州特色食品,外地人不一定了解,提起‘食在廣州’,外地人的概念就是‘鮑參翅肚’等貴價海鮮,因為沒有把最本土的特色食品推出去”。
“廣州傳統的米制食品都有條件、應嘗試申遺。因為這些食品烹調方式多樣,可以炒可以煮;而且價格適中,什么人都吃得起,更便于推廣”。他還建議,廣州各式點心更可考慮打包申遺。“重慶可以說是‘點心非遺’的大戶,相比之下,廣式點心的制作技藝一點都不比重慶差,群眾基礎也好,為何我們不能突破傳統觀念,通過申遺把自身特色推出去?”
■專家釋疑
家喻戶曉不瀕危,也能申遺?
有市民認為,廣式月餅家喻戶曉并不瀕危,可以申遺嗎?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葉春生教授釋疑,目前全市正在開展的全國性非遺普查已經進行到第三次,一些瀕危的項目如象牙雕、廣繡等技藝已經在前兩次摸查中被納入搶救性保護項目。但“搶救有限,接下來則不一定強調瀕危,只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歷史傳承故事,都可以考慮申報非遺”。
廣式月餅會否成某企業“專利”?
部分知名餐飲集團擔心,一旦有企業成功申報“廣式月餅”進入非遺名錄,勢必會掀起行業大戰。“月餅會否因此成為某個企業的‘專利’?”非遺中心方面解釋,進入非遺名錄,不代表是擁有專利,傳承人更不是專利持有者。“每個非遺項目都必須找到傳承人,并向社會公示。傳承人必須是社會認可的行業能手,擁有普通人沒有的制作技藝”。
■他山之石
深圳月餅入選國家非遺名錄
2008年6月7日,安琪月餅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消息曾經讓許多老字號餅家深感不服。
據悉,該月餅公司成立于1994年。為何一個不足20年的工藝可以成功申請非遺?深圳安琪食品有限公司市場部主任吳鳳蓮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廣式月餅的制作工藝發源于1906年,其工藝經過家族幾代人的傳承演變至今,1940年,該家族將餅店遷至深圳向西村一帶,形成了今日的安琪食品公司。
據了解,當初安琪申報“非遺”時,并非通過深圳市非遺辦,而是通過廣東省食品協會直接申報。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美食部分)
廣式臘味制作技藝:廣式臘味制作工藝相當嚴格:豬肉選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選用純正的玫瑰露酒;嚴格控制“三七腸”和“二八腸”的等級規格,制作時要求做到“灌得滿、斟得勻、綁得緊”。
廣式蓮蓉餅食制作技藝:廣式蓮蓉餅食制作工藝的獨到之處在于:一是用枧水洗褪蓮子衣時,精確掌握枧水的純度和比例;二是制作蓮蓉時的火候與時間非常講究,制作出來的蓮蓉色澤金黃、幼滑、清香味濃;三是堅持采用當年產的湘蓮、進口的優質白糖和即榨的花生油為原料制作蓮蓉。
小鳳餅(雞仔餅)制作技藝:小鳳餅即廣州人俗稱的雞仔餅。它是用面團混合豬油及干果餡料烤制而成,其表面可清晰地看到果仁,餅底不焦,口感香、松、脆,餅餡肥軟,是老廣州人飲早茶時最喜愛的點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