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出天量垃圾 困擾餐飲業
據了解,餐飲行業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而這些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吃完而被浪費掉的食物,以前顧客吃飯喜歡“有余”,一桌子菜浪費三分之一也都是很平常的事,而且這種嚴重的餐廚垃圾問題在餐飲行業非常普遍。
餐飲行業面對大量的餐廚垃圾,已經有些不堪重負了,因為現在餐廚垃圾處理費用相對較高。
近來,“綠色低碳餐飲”逐漸取代浪費鋪張,成為不少餐飲從業者的共識。所謂“綠色餐飲”,其內涵包括:客人合理點菜,適量點菜,不僅是給自己的荷包“減負”,還可同時降低酒店的垃圾處理費用,并且減輕環衛部門的壓力,可謂一舉三得。最關鍵的是,希望能通過提倡“綠色餐飲”,帶動整個陳舊消費觀念的轉變。
貫徹節能環保理念 發展低碳經濟
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是十分適合餐飲企業的一種新型經濟增長方式,節能降耗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更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據統計,目前餐飲企業水電燃氣費用約占企業營業收入的2%~5%,如果能耗下降10%~20%,在極大提高餐飲企業盈利水平的同時,也可以為國家的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而且,在當前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不可逆轉的形勢下,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開源節流勢在必行,低碳餐飲大勢所趨,能否抓住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餐飲產業而言至關重要。
那么,餐飲業應該如何貫徹節能環保理念、發展低碳餐飲經濟呢?有關專家提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倡導或實施:制定餐飲業低碳化的行業規范;推廣使用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設備;拒絕或逐步減少使用一次性餐飲用具;杜絕購買儲存、制作出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引導顧客理性消費、適度消費;倡導低碳烹飪方法,推廣低碳營養菜譜;提高餐飲原料利用率以及推廣應用無紙化的電子菜譜和網上訂餐等。
低碳飲食已逐漸被人們接受
據了解,低碳飲食在國外已持續了30多年。在中國,隨著人們低碳觀念的深化和接受度的提高,許多人也成了“低碳飲食”的踐行者。但在餐飲行業,要想做到低碳,需經營者和消費者緊密配合,形成餐飲經營和消費的良性循環。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時,不忘節約點餐,減少浪費。“適可而點”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根據就餐人數點餐,不夠再點,餐飲行業的服務人員也應合理向客人建議。當然到飯店就餐,不可能完全杜絕剩飯、剩菜、剩下酒水等現象。剩菜、剩飯可以“打包”,而酒水卻都因沒有辦法處理而白白浪費了。如果餐飲企業能為消費者提供存酒服務,以備下次再用,這樣既環保,又引導了下次消費。另外,如果飯店都自覺地拒絕烹飪野生動物,那些抱著嘗嘗看的食客們也就自然沒有地方可以嘗鮮了,就可以起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作用。除此之外,環保餐廳還要拒絕使用木制一次性筷子,餐廳及外賣也不準使用難以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濕毛巾。這不僅有利于環境衛生的改變,減少材料的浪費,還能減少垃圾的產生,減少垃圾對環境的破壞等等,從而達到低碳的目標。
經營者的觀點
——— 倡導綠色低碳餐飲新風尚,需要社會和市民同步,需要政府宣傳、餐館參與、市民認同才能發揮效果。政府應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工作,使市民知道什么是綠色低碳餐飲,好處在哪?搞一些活動或比賽,使綠色低碳餐飲深入到基層,人人以低碳餐飲習慣為榮。
——— 我一向推崇“適可而點”的做法,餐館的服務員也要學會向客人建議,根據人數點餐,做到恰到好處。飯后有剩余食物,也會建議客人打包帶走。飯后打包是一種餐飲美德,減少餐廚垃圾。
——— 餐館可以實行“食物配給制”,讓服務員把菜肴分到每位客人的碗里,這樣桌上的菜肴會吃得比較干凈,而放在自己碗里的食物,不吃不好看,不給面子,好吃不好吃都會盡量吃完。
——— “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愿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是“低碳族”。當然,低碳并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