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廠最終還是無一幸免。
可能你只知道裝修板的指接板,直拼板,細木工板,膠合板,刨花板,密度板,生態板,還有環保等級E0級、E1級和E2級。這些板終究不會平白無故的說環保就環保,背后便是板材廠的一道道血淚史。
你有想過圓柱形的參天大樹,再到你拿到手的方方正正的木板,是如何演變的嗎?
木材的產生,其實就是一個抗拒環保的過程。
樹木從伐木場送到工廠后就開始被稱作原木。我們直接從原木開始加工。原木一般有鋸切和旋切兩種加工方法。
一是鋸切。鋸切就是用帶鋸床按順木紋方向切割將原木加工成寬度較窄的木板(或者稱為木條更合適)。
二是旋切。相信所有人都用卷筆刀刨過鉛筆,旋切就是用相同的原理將原木加工成厚度只有一毫米左右的木皮的,并裁成一定尺寸。這樣的木皮被稱作單板。
最后膠合成板材。
現在我們通過兩種方法獲得了寬木條和單板兩種材料。但作為木板寬木條厚度足夠但寬度不夠,單板寬度足夠但厚度不夠。
那為什么不直接做成足夠寬的木板?因為不管使用哪種方法都無法做出長寬厚都理想的木板(最多只能做出地板樓梯板的板材)。不用大直徑的原木的原因一大直徑的原木本身數量比較少,而且大較大的原木會有中空現象,干燥后也會產生裂縫。
所以只能用兩種材料用膠水膠合起來增加寬度或厚度。根據膠合形式的不同產生了4種板材。
只用寬木條進行膠合制作出了指接板和直拼板。只用單板(木皮)進行膠合制作出了膠合板。
木板芯部用寬木條表層用單板膠合制作出了細木工板。
而會出現這么多種板材的原因是不同的木料的生長周期,硬度不同。不同的工藝的成本也不同,板材性能也不同。為了最大程度發揮木料的性能,降低施工成本,保證成品質量,在裝修時會多種板材綜合應用。
除了環保問題,我見過越來越多板材廠日漸衰敗的原因,還是依舊走傳統的老路。
要知道,一臺半自動切割機可以抵兩個人力,如今兩個工人一個月工資就可以抵一臺了,而且機器是不會疲倦的,效率遠超人力。
此外,現在很多剛才開始用優化軟件切割排版,一些功能強大的軟件,像仁霸板材優化軟件,出材率可以達到98%,且余料還可以加入下次排版使用。這對比于人工的七八十的出材率,顯然百分之二十的省料以及人工費,又是一大筆開銷。
“落后就要挨打”,社會的生態學一直都在上演,你倒下還有成千上萬的會相繼而上。請記住,自身強大才是革命根本,一切有利的外力要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