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結構的發展則更是如火如荼,特別在工業廠房的建設中則更為迅猛。從鋼結構制造加工、施工企業數量的大幅增長就可窺見一斑,如上海市的鋼結構制造和施工單位已由原來的幾十家一下子發展到現在的400多家,單上海的寶鋼地區就有近百家的鋼結構制造廠。大好形勢下,如何因勢利導,抓好設計和施工質量,這是當前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行業探析:輕型鋼結構 建筑大有可為
輕鋼結構優勢明顯
所謂輕鋼結構通常是指由下列鋼材 所構成的結構:冷彎薄壁型鋼結構;熱軋輕型鋼結構;焊接或高頻焊接輕型鋼結構;輕型鋼管結構;板壁較薄的焊接組合梁及焊接組合柱而構成的結構。
根據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鋼結構由于其用度廣、優勢明顯,已大量應用于單層工業廠房、多層工業廠房、辦公樓以及高層建筑中的非承重構件等。對單層工業廠房而言,通常以H型鋼,采用焊接連接作為梁柱,以C形或Z形輕鋼板作檁條,屋蓋系統或樓面系統用壓型彩色鋼板 作面層,上面可澆混凝土 ,壓型鋼板既可作為鋼筋,必要時也可以再配鋼筋。墻面圍護也可采用單層或夾層壓型鋼板,夾層板內部可充填各種保溫層。
鋼結構的優勢在于:施工周期短。輕鋼結構的最大優點是所有構件均可以由工廠制作現場拼接安裝,對一般規模較小的工業廠房僅需45天至2個月,而若采用鋼筋混凝土建筑則要8~12個月左右。
綜合經濟效益好:由于施工周期短,可以提前投入使用,提前獲取投資效益;更由于采用色彩鮮艷的彩色壓型鋼板,美觀華麗,改善了周邊環境的動態感;因為建筑物本身的自重輕,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做樁基,可以節省投資;由于采用了聚苯已烯泡沫夾心板或單板加保溫棉等措施后,使保溫、隔熱和隔聲等效果良好。彩色鋼板以鍍鋅為基板又用硅酮作為表面,經兩除兩烘加工而成,耐久性也較好。根據目前我國的市場價格,輕鋼結構的造價已經低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當廠房的跨度越大時,其優勢越為明顯,這也是它賴以競爭的一大優勢。
抗震性能好:由于鋼結構屬于柔性結構、自重輕,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響應及災害影響程度,極有利于抗震。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區國家,在地震區建筑中應多多推廣應用鋼結構,必可大大減少地震災害和人員傷亡。唐山地震的慘痛教訓應予記取。目前,天津市已正式啟動輕鋼結構住宅。
正是由于輕鋼結構的諸多優點,而且隨著近年來防火、防腐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已較好地解決了輕鋼結構抗腐蝕性差的缺點,使得它在工業廠房以及民用設施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輕鋼結構允許采用塑性設計,但僅適用于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固端梁、連續梁以及由實腹構件組成的單層和2層框架結構。采用塑性設計的結構或構件,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時,應采用荷載的設計值,考慮構件截面內塑性的發展及由此引起的內力重分布。按塑性設計時,鋼材 和連接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規程的有關條款規定的數值乘以折減系數0.9。塑性設計截面板件的寬厚比也應符合有關規定。
門式框架上“工”字形截面構件的腹板允許考慮屈曲后程度,我們可以通過單向受壓四邊簡支板回曲后的中面應力分布情況來說明為什么板屈曲后仍能繼續承載,且承載力還能顯著提高。板屈曲后只要板的四邊保持直線,則載荷邊的壓應力分布為非均勻分布,兩邊應力較高,中間應力較低;非載荷邊產生垂直于邊線的應力,其中部為拉應力。由于拉應力的作用限制了板屈曲變形的發展,提高了板的剛度,因而板屈曲后仍能繼續承載。利用板面屈曲后的強度進行結構設計最早見于飛機結構中,因為飛機結構設計是在保證一定可靠度的前提下以減輕結構重量為目標。在普通房屋建筑鋼結構設計中一般不允許板件產生局部失穩。
輕鋼結構門式剛架是主要的承重結構,一般采用實腹型變截面的柱和梁組成。門式剛架的形式可以單坡、雙坡和多坡,多跨建筑的中間柱多采用搖擺柱。門式剛架工字截面鋼構件中腹板以受剪為主,抗彎作用不如翼緣有效,增大腹板的高度,可使翼緣抗彎能力發揮得更為充分。但是,在增大腹板高度的同時,如果厚度增之過大,則腹板耗鋼量太多,也是不經濟的。因此,先進的設計方法是采用高而薄的腹板,還有相當可觀的屈曲后強度可以利用。在主要為均布荷載起控制作用的結構中,在疲勞、振動等荷載的條件下,可充分利用結構受力板件的屈曲有效截面來分析壓彎桿件腹板的穩定性,從而使其腹極高厚比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根據天津大學所作的試驗證明,當荷載超過理論計算的屈曲臨界載限多時腹板才呈現凸曲變形,且凸曲變形都不大,故適當利用屈曲后強度是可行的。
推廣應用住宅鋼結構應提到重要位置目前,鋼結構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這種競爭,不僅來自于各行業、各企業之間,更重要的還來自于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 結構這兩種建筑之間的競爭。日本等發達國家,鋼結構建筑要占整個建筑的50%%以上,而我國只占5%%還不到。
對于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造價問題,應有一個全面、綜合的認識,不能籠統地認為鋼結構造價比混凝土貴,從而排斥于比較方案之外,這一點對廣大設計人員尤為重要。事實上一個高層建筑的工程總投資,包括工程造價、動遷費、征地費等方面,工程造價只占工程總投資的50%%。而工程造價又包括結構造價、裝飾費、設備費等,結構造價只占工程造價的30%%左右。而結構造價又分上部結構和基礎造價,上部結構造價僅占基礎造價的50%%~70%%。而鋼結構只是指工程的上部結構,在工程總投資中僅占10%%還不到。
因此,高層建筑采用鋼結構與采用混凝土結構間的差價所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將更小,一般不到工程總投資的4%%。如果再考慮到采用鋼結構而擁有的“自重輕、基礎造價低、強度高、建筑有效使用面積大、施工速度快及抗震性能好”等諸多優點,那么鋼結構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建筑鋼結構雖然發展很快,但在住宅領域還是空白。全國每年要建數千萬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但采用鋼結構的幾乎沒有。當然這和我國傳統思想、觀念以及對鋼結構的認識偏差有關。可喜的是,天津市政府已率先示范,啟動了輕型鋼結構 建筑,建設10萬平方米的輕鋼住宅,其示范效應不可低估。希望各地有關職能部門及廣大設計人員應有超前意識,作出響應,對輕鋼住宅建筑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應積極提高各鋼結構制造、施工企業、設計院所等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我國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鋼結構使用很少,各設計院所、建筑企業大多從事單一的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目前應大力加強和提高各級技術人員的鋼結構業務水平。應充分發揮各高等院校、學術團體等舉辦鋼結構技術講座、規范培訓班等的積極性。
發展鋼結構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傾斜。這種政策性的扶植應包括:在鋼結構技術的發展上應將其納入國家建筑技術發展規劃并在科研項目、經費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對于鋼結構的住宅建筑,在土地征用、稅收等方面予以優惠,以降低建設成本,使其更具市場競爭力;大力推廣使用國產鋼材 ,以此和鋼鐵生產企業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