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模具企業以中小型為主,已具備較好的專業配套能力,北侖模具產業要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應鼓勵模具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向“小而精”、“小而專”發展,不斷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模具檔次由中低檔向中高檔發展;管理水平由包模制向現代化管理提升;以達到北侖模具整體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層面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和引導,加強模具協會的力量,發揮行業協會協調管理職能;技術層面一方面建立模具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提升中小模具企業技術水平,針對共性關鍵技術設立模具專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模具企業內部要積極創新。以下分層面論述。
1政策層面繼續對模具企業給予支持和引導
由于模具業對設備、技術、資金要求相當高,產業形成難度大于一般性行業,作為“壓鑄模之鄉”、“中國壓鑄模制造基地”的北侖模具業是在特定歷史背景條件下發展起來的,歷經40多年艱苦創業,才形成了現在的產業規模優勢。模具業不僅是臨港大工業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游促進了塑料、塑機、壓鑄機的生產,下游帶動了文具、汽車零配件等發展,而且對富裕居民、安置就業、保持社會穩定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要充分認識模具業的重要地位,珍惜模具業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重視模具業發展面臨的各種隱憂,把模具業放到優先扶持發展的位置。另外,北侖模具發展到目前階段,面臨的問題不是企業自身的經營性問題,而是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僅依靠市場的力量和企業的自發行為難以解決,需要政府的干預,加強政策扶持與引導,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
北侖模具產業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產業粗放式高速發展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大部分模具企業正面臨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拐點。目前,北侖模具產業的區域產業分工有所深化,區域合作步伐正逐漸加強,而面對產業發展放緩的現狀,必須以創新的思路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發揮品牌、科技、現代服務業基礎等優勢,建立區域創新體系,是塑造北侖模具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形象和地位的關鍵因素。在區域創新體系當中,政府是制度創新能力的主體,是區域創新活動規則的制定者。政府通過各種法律、法規、政策對各個行為主體的創新活動進行規范和協調,從全局出發對區域創新活動進行規劃和引導,為區域創新系統的有效運行提供服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推廣創新技術等,通過制定宏觀政策、采購政策、產業政策和對科研機構、各大學的投資直接推動區域創新系統的運行。
2加強模具協會的力量,發揮行業協會協調管理職能
為加強對北侖模具業的規劃、協調,促使模具企業的聯合,推進區域模具業的合作和規范,1998年3月由區政府牽頭,成立了區模具協會,加入中國模具協會,溝通了北侖模具與中國模具、世界模具的聯系。協會成立后,在政策爭取、人才引進、技術交流、品牌創建、行業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北侖模具產業的發展。
目前,北侖模具協會有會員107家,辦公地點設在壓鑄模具最為集中的大碶街道,有2名工作人員負責模具退稅工作、展會組織、協會內部刊物的發行工作。協會成員絕大部分在大碶街道。
為更好地促進模具產業的發展,宜加強協會的力量。針對行業不同時期出現的關鍵問題進行專題討論,提出模具企業在提升管理、技術等方面應對措施和建議,不斷地收集信息,研究問題,從而保障北侖模具工業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
3技術層面
技術提升是促進模具產業發展的動力。在技術層面,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針對中小模具企業群體,通過建立“模具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促進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二是針對北侖模具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設立模具專項,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專有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推進北侖模具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4模具企業內部應對措施
模具企業要抓住機遇,加強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及時準確的掌握住模具市場的需求,共同承擔北侖模具行業發展的責任。模具行業內部具體的應對措施有:
1)根據模具企業自身條件和企業的實際情況,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大力發展和推廣模具制造新技術,深化CAD/CAE/CAM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提高標準件的覆蓋率,提升模具產品的檔次,縮短產品的試制和供貨周期,提高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設計制造水平。
2)抓住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北侖特殊的地理環境對外資的吸引力,積極主動地走出去,參加國際展覽,與國外采購商合作,建立國外銷售渠道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并從國際合作中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縮小與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提高北侖模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積極開拓國內模具產品市場,向產業鏈相關行業,如汽車行業、軍工行業、醫療器械行業、日用品行業等方面開拓市場。
3)模具技術人才緊缺是北侖模具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積極與研究機構和高校合作,發揮不同單元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點,探討培養模具產業人才機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切實解決人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