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備受青睞
從七月開始,國際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價格開始聯袂上漲,直接刺激原因主要是糧食產區先后遭受干旱、水災等自然災害導致預期減產。而俄羅斯、烏克蘭等主要糧食出口國亦開始禁止糧食出口。
而在直接誘因背后,寬松貨幣政策是我國主要糧食品種價格上漲的更深層原因。
一般邏輯看,糧食價格上漲和減產將導致政府和農戶采取措施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愛建證券研究員吳正武認為,這肯定將增加對糧食種子、尤其是優質糧食種子的需求,有利于種子上市公司擴大經營規模和提高經營業績。
在過去的50年,化肥對于我國糧食增長起到了主要作用。不過近年來出現的土地板結,化肥增產作用正在下降。基于此,中信證券研究部毛長青判斷,種子行業已經進入加速轉型期,未來必須依靠生物農業大幅度提高作物產出效率。毛長青預計下一季度按國家將大力扶持種子企業做大做強,“預計相關政策就在今年三四季度集中出臺。”
而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據初步統計,全國因干旱、洪澇災害共調用儲備種子500萬公斤。
對于目前種業市場的價值,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種子協會會長萬寶瑞曾在去年底在廣州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種業市場,種子市場價值已從2001年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左右,遠超過業內分析師們的預測。
登海種業是推薦焦點
目前國內種業上市公司有七家,其中,登海種業、萬向德農和敦煌種業3家公司位于我國北方地區,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玉米種子為主,隆平高科、豐樂種業、荃銀高科和禾嘉股份4家公司位于我國南方地區,以研發、生產和銷售水稻種子為主,其中禾嘉股份非種子業務營業收入所占比重比較大。
綜合2010年半年報看,2010年上半年,七家種子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合計分別是29.9億元、5.1億元和4.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5.2%、97%和87.7%。
數據顯示,經營業績增長幅度遠大于經營規模增長幅度。吳正武解讀總結稱,這表明七家種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顯著增強。而種業從目前估值也已基本反映未來成長性。
中信證券研究部毛長青認為,政策強力扶持,上市公司業績高增長,是下一階段其看好種子板塊的核心邏輯。重點推薦登海種業、隆平高科、敦煌種業等。
而愛建證券分析師吳正武給予種子行業“強于大市”評級外,亦給予登海種業、萬向德農、敦煌種業和豐樂種業“推薦”評級。
在實際經營來看,農產品上漲導致農業板塊實際受益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不過渤海證券閆亞磊建議可以選擇部分作為與農產品價格上漲預期相關的主題投資選擇標的。如主營玉米種子熱銷的登海種業、敦煌種業,銷售優麥種子的敦煌種業以及經營水稻種子的隆平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