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不時上漲, 綜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的環境下,國西藥制劑2010年上半年依舊堅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而隨著全球經濟的日益復蘇,世界制藥格局的轉移,中國制藥”車輪已經駛入了快車道,加上我積極實施的走出去”戰略,未來西藥制劑入口的形勢一片大好。
入口額同比增長33.46%覆蓋157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上半年我國西藥制劑入口呈量升價穩態勢。外鄉企業逐步打破外企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壟斷。
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醫藥產業肯定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被譽為“永遠的向陽產業”當前,世界制藥格局正在悄然改變,國際醫藥產業重心正從歐美向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轉移。而如何開拓新興市場,研發適合新興市場需求的醫藥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由原料入口大國向制劑大國的轉移,國醫藥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入口平穩后勁十足
目前, 隨著國內醫藥經濟的快速增長。國有能力生產的西藥劑型已超過60個,品種多達5000個,產能位列世界首位。近年來,國西藥制劑生產技術迅猛發展,入口一年上一個新臺階,入口額一舉從2003年的2.51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8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復蘇和我國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促進入口發展政策的逐步生效,國西藥制劑入口堅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入口額為6.97億美元,同比增長33.46%環比2009年下半年增長了20.52%入口量為31.49萬噸,同比增長34.19%環比2009年下半年增長了21.43%入口平均單價同比微降0.54%總體上呈量升價穩態勢,入口后勁十足。
外資企業舉足輕重
國西藥制劑有出口實績的企業多達997家, 今年上半年。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48家,占我國西藥制劑入口企業總數的15%左右,但入口比重卻高達52%約占我國西藥制劑入口的半壁江山。西藥制劑入口十強企業中,非港資外商投資企業有4家,分別為輝瑞、諸城東曉、天津武田和禮來蘇州制藥,憑借其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渠道優勢,已經成為我國西藥制劑入口的領頭羊”
入口額前20企業占我國西藥制劑入口總額的44.38%入口集中度較高。值得注意的近年來中國醫藥企業排名呈上升態勢, 今年上半年。江蘇江山制藥、浙江康樂藥業、華北制藥集團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山東新時代藥業和石藥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等表示引人注目。
非洲拉美增勢顯著
國西藥制劑共出口到157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上半年。市場格局近年來變化不大。亞洲依舊是國西藥制劑入口最重要的市場,占我國制劑入口比重的51%非洲和拉美市場增勢顯著,上半年,對這兩個地區入口額比重分別達到16.3%和8.7%同比增幅分別達到26%和56%依照市場規范水平劃分,上半年,約40%西藥制劑入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20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約60%入口到印度、尼日利亞、菲律賓、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市場。而銷往發達國家市場的西藥制劑,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轉口貿易銷往發展中國家市場。
上半年, 隨著經濟復蘇和企業加快開拓新興市場的步伐。國對俄羅斯、秘魯、哥倫比亞、墨西哥、智利、幾內亞、喀麥隆等市場的入口都實現了3位數的增長。
國西藥制劑入口前十大貿易伙伴所占比重高達46%其中韓國作為我國第一大西藥制劑入口國, 對發達國家市場入口主要由外資企業拉動。上半年。對其入口主要由輝瑞制藥、上海羅氏和天津施維雅拉動,所占比重高達53%對美國的入口主要為以膳食補充劑和食品添加劑身份進入的維生素類藥品和一些抗生素類產品,主要入口企業為輝瑞、江蘇江山和浙江康樂藥業。對日本的入口主要由3家日資企業天津武田、青島華鐘、北京泰德和德國拜耳公司拉動,所占比重高達75%其中武田一家就占對日出口的52%而對非洲和南美的入口幾乎全被中國外鄉企業包攬。
中國外鄉企業也在努力向歐美發達國家進軍, 此外。目前已有20多家制劑生產企業通過歐盟和美國FDA 認證,逐步打破外資企業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壟斷局面。
抗生素為入口主導產品
國西藥制劑入口依舊以抗生素類藥品為主。今年上半年, 總體來看。國共有41種西藥制劑對外入口,其中青霉素類、頭孢類、鏈霉素類以及其它含有抗菌素的藥品入口額就多達2.30億美元,占我國西藥制劑入口總額的33%其次為未列明混合或非混合產品構成的藥品,入口額為2.08億美元,占比高達 29.85%葡萄糖及糖漿、維生素類藥品、激素類藥品也占有相當比重,且有不時上升之勢。此外,抗瘧制劑入口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主要為青蒿素類藥品和奎寧,上半年入口額為316.32萬美元。
重要看點:制劑入口任重道遠
國西藥制劑入口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近年來。但其在國際市場中的優勢地位仍不顯著,實現制劑大國的夢想依舊是任重而道遠。
國西藥制劑入口企業魚龍混雜。僅今年上半年, 首先。國西藥制劑入口企業就有近1000家,其中很多不是專業西藥制劑經營企業,缺乏專業的運輸和倉儲能力以及供應鏈管理經驗,難以全面確保西藥制劑入口質量。加上個別國家和媒體對我國西藥制劑質量不時提出質疑,提高我國西藥制劑入口質量和信譽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際競爭力缺乏。國西藥制劑企業大多規模小, 其次。綜合實力弱,研發投入缺乏,自主品牌產品較少,入口產品中97%為仿制藥,技術含量較低,雖有局部企業通過歐美認證,但訂單較少,而在發達國家市場勝利上市的西藥制劑品種就更是微不足道。
國際營銷能力單薄。國內許多企業主要把國際市場開拓的重點放在原料藥上, 第三。而對制劑的重視度不夠,投入的資金和人才遠遠低于國內市場。加上對入口目標市場的藥政、流通渠道、客戶需求和消費偏好等知之甚少,缺乏明確清晰的目標群體定位和市場開拓戰略,營銷模式單一,營銷隊伍嚴重匱乏。
惡性競爭依然存在由于我國西藥制劑入口企業眾多, 第四。素質良莠不齊,有些企業為圖短期經濟利益,不惜低價競銷,造成質量下降,利潤空間縮小。更有甚者,個別企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入口國造成惡劣影響,引發我國制劑出口的質量危機。
印度擠占, 最后。使我國制劑入口面臨威脅。國制劑企業由于缺乏全球性的戰略眼光,與國外制藥公司和西方監管機構溝通及理解歐美CGMP方面存在一定困難。而印度在這方面則發展良好,印度制藥商利用其語言和文化優勢,通過從中國進口API生產制劑入口到歐美等規范市場,并十分注重產品的國際市場營銷和供應鏈過程管理,對歐美國家的政策法規的理解力也超過中國。此外,印度目前已經有近百家制劑企業通過美國FDA 認證,成為美國以外通過FDA 制劑認證最多的國家。印度LupinDrReddiCipla等都已成為世界領先的仿制藥生產商,通過在世界各地并購中小企業,新建工廠,不時拓展國際市場,產品已覆蓋歐美、俄羅斯、中東、非洲和拉美等地區。
對中國西藥制劑的發展前景依舊看好, 雖然面臨諸多挑戰。西藥制劑入口也將是國醫藥外貿發展的臨時目標。首先,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繼續放大。根據IMS預測,未來5年,全球醫藥市場容量將會增長3000億美元,2014年達到1.1萬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8%其次,全球醫藥格局變卦,新興市場日益崛起。多年來,世界醫藥市場主要集中在美、歐、日等地,這些發達國家占全球醫藥市場的80%以上。但近年來,這些國家的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而印度、巴西、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等新興市場增長勢頭強勁,未來5年預計將以12%15%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2014年,總增長額大約會超過 1000億美元,為生產質優價廉藥品的中國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第三,中國藥企分享專利藥到期盛宴。2008年,全球約200億美元藥品專利到期,而20112015年間將有770億美元銷售的專利藥到期—全球非專利藥市場正以每年10%15%速度增長,遠高于制藥業整體發展速度。作為仿制藥大國,全球專利藥失效釋放出的巨大市場容量,對中國醫藥企業無疑是利好因素。目前,許多大型醫藥企業已經將其臨時戰略目標設定為從原料藥優勢向制劑優勢轉變,并不時開拓國際新市場,進行“做產品更要做市場”國際化嘗試以及向垂直一體化醫藥公司轉型。第四,抓住全球醫藥外包向亞洲轉移的機遇,提高銜接國際醫藥產業轉移和吸納的能力,通過與國外原研藥廠商洽談從原料藥到制劑的全面合作,獲得大規模制劑定制合同,而使用自身廉價原料藥也必將增厚利潤,同時可能獲得授權仿制或首仿的機會,并可借助合作伙伴的營銷渠道打入國際市場。最后,國醫藥企業還可借助政府經濟外交等平臺推動,通過參與中國政府援外項目的招標推銷,積極調整入口產品結構,加快在非洲等非發達經濟體的注冊,樹立良好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