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產品開發初期, 產品的質量不能靠檢驗來保證。設計、工藝流程等有關工序中,對相應的設計方法、質量控制方法、工藝知識,對生產過程中存在質量問題的解決處置,并共同參與到產品質量控制過程中。這樣不只改善了產品的質量,使產品質量全過程受控,確保了產品的最終質量。
滿足顧客需求,為了使產品質量穩定、規范、統一。特對產品進行檢驗。大多數印刷企業都用人工檢驗對產品進行檢驗?完成對出廠產品的質量控制。
1質量檢驗的制度
三級檢驗是自檢、互檢和專檢相結合的一種檢驗制度。
1自檢
依照樣張、工藝和技術規范自行檢驗, 自檢就是作業者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并作出產品是否合格的判斷。這種檢驗充分體現了生產工人必需對產品質量負責。通過自我檢驗,使生產者充沛了解自己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存在問題,并開動腦筋尋找問題原因,并采取改進措施。
2互檢
互檢就是生產工人相互之間進行檢驗。主要是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流轉過來的半成品進行抽檢;工序與工序間進行的相互檢驗;由小組質量員或班組長對本小組工人加工進去的產品進行抽檢等。
3專檢
自檢和互檢不能取代的而且三級檢制必需以專檢為核心, 專檢就是由專業檢驗人員進行的檢驗。專業檢驗是對產品質量最終的肯定。這是由于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專職檢驗人員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工藝知識和檢驗技能都比生產工人熟練,所用檢測儀器也比較精密,檢驗結果比較可靠,檢驗效率也比較高;其次,由于生產者有嚴格的生產定額,所以容易發生錯檢和漏檢。所以專檢對產品的質量起到決定性很重要的作用。
2質量檢驗的方法
明確檢驗目的和各產品質量要求, 1根據產品技術規范。規定適當的檢驗方法;
2借助電子儀器設備對產品進行測定;
根據比擬的結果, 3把測試得到數據同規范和規定的質量要求相比較。判斷單個產品或批量產品是否合格;
并把判定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 4記錄所得到數據。以便及時改進質量。
3質量檢驗誤差
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質量檢驗中。發生檢驗誤差是很難避免的甚至是經常發生的據資料介紹,檢驗人員對產品缺陷的漏檢率有時可高達15%~20%檢驗誤差可分為以下幾種。
1技術性誤差:指由于檢驗人員缺乏檢驗技能造成的誤差。
2情緒性誤差:指由于檢驗人員馬虎大意、工作不細心造成的檢驗誤差。
3順序性誤差:指由生產不均衡、管理混亂所造成的誤差。
4明知故犯誤差:指由于檢驗人員的因素造成的檢驗誤差。
4質量檢驗的提高
1重復檢查
查明已檢驗過的合格品中有多少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中有多少合格品。 由檢驗人員對自己檢查過的產品再檢驗1~2次。
2復核檢查
復核檢驗已檢查過的一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由技術水平較高的檢驗人員或技術人員。
3改變檢驗順序
當檢驗人員檢查一批產品后, 為了解檢驗是否正確。可以用精度更高的檢測手段進行重檢,以發現檢驗造成檢驗誤差的大小。建立規范,用規范進行比擬,以便發現檢查過程中的產品所存在缺陷或誤差。由于各企業對檢驗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各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很難采用統一的考核制度。
5質量檢驗的判定
要知道產品在工序過程中容易出現和存在質量問題, 質量檢驗過程中。并對產品作出準確的合格以否的判定。
1廢品“嚴重廢品”項目指:有印刷不清晰、白版、糊版、溢墨、臟污、重影、漏印、文字不得有缺筆斷劃、模切尺寸超差、燙金嚴重錯位和漏燙、墨線、墨點、溢墨(寬0.3mm以上、邊沿長5mm以上)壓凸、燙金、模切錯位(超出允差范圍后在0.3mm以上)燙金掉點(0.3mm以上得點狀、并露底色點每拼3個以上)露底色或丟點(0.1mm點狀每拼含3個以上)破損(1mm以上)褶皺(2mm以上)條形碼達不到國家規范等。
2廢品“一般廢品”項目指:印刷墨線(寬0.3mm以下)墨點(寬1mm以下)溢墨(寬0.3mm以下)套印不正(超出允差范圍后在0.3mm以下)露底色或丟點(0.1mm點狀每單拼含3個以下)壓凸、燙金、模切錯位(超出允差范圍后在0.3mm以下)破損(1mm以下)褶皺(2mm以下)等。
有1張“嚴重廢品”項, 3檢驗抽樣數量中。該批廢品即判為不合格;有2張“一般廢品”項,該批廢品即判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