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售呈現小高峰。價格下跌對棉販的影響首當其沖, 2棉販急售與惜售并存。連續跌價使得棉販不敢輕易收購,有存棉的棉販要么因購銷價格倒掛,惜售心理嚴重;要么因恐慌心理,急迫交售。沙洋某收購加工廠負責人介紹,以前都是收購加工廠發信息向棉販們尋求資源,現在市場天平一下換位,跌價第二天棉販們蜂擁而至,收購廠門口排隊交售,從早上7點一直收購到中午3點多鐘,平日只收10-20萬斤,這一日共收購籽棉90多萬斤,并且品質明顯高于前期。一些囤積量大、賭后市的棉販因購銷價格倒掛,潛虧已達十多萬元。還有局部有囤棉的棉販仍看好后市,目前采取少量試探性交售,觀望行情變化。
近日, 一、減產已成定局。湖北省棉花協會赴仙桃、潛江、鐘祥、沙洋、襄樊、棗陽等地開展棉花生產、市場購銷形勢和紡織企業情況調查,重點了解當前棉花價格調整對市場的影響及各市場主體的表示和應對措施。具體情況如下:
各地收獲期略有差異。受氣候影響,今年棉花單產同比下降。據潛江鑫城棉花專業合作社成員介紹,今年7月份的雨水、8月份的高溫,9月份至今的低溫都有利棉花生長,普遍減產10-20%沙洋、鐘祥、襄樊、棗陽等地也反映今年單產因氣候災害同比上年下降了約兩成。另因各地種植習慣、季節和土壤特性不同,使得棉花收獲期有所差別,10月下旬襄樊就已開始撥桿;潛江有局部油后棉因移栽延遲,目前還有近50%未收獲。
多種因素將制約植棉面積上調幅度。今年籽棉收購價高, 二、植棉收益增加預熱來年植棉積極性。使棉農植棉收益大幅提高,仙桃六合村一李姓村民介紹,今年植棉4畝(1000平方米/畝)單產籽棉650斤,平均交售價5.5元/斤,最高售價6.9元/斤,每畝毛收入3575元;去年單產籽棉850斤,交售均價3元/斤,每畝毛收入2550元,同比每畝增收1025元,增幅40%雖然收益增加,激發了局部農民擴增來年植棉面積的意向,但總體增幅不大,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土壤條件,有些地方必需進行水旱輪換種植預防枯黃痿病;二是糧食、黃豆、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的收益也有所提高;三是大部分農民認為今年棉花價格上漲異常過猛,明年價格不一定能維持高價位,還是統籌兼顧多種作物種植計劃;四是種植糧食的穩定性和政策性,使得農民首選種糧,一般是穩定了糧食生產后,再考慮種植其他作物。因此,各地反映明年植棉面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能穩中略有上升就很可觀了
市場反映強烈。近日棉花期貨價格連續下跌, 三、近期棉花價格大幅調整。對市場沖擊震動巨大,購銷價格下調是表象,影響更為深遠的市場主體的心理和信心。
出現少量惜售。收購價格連續下跌, 1棉農表示較為平和。棉農表示較為平和,大部分棉農認為棉價有4-5元/斤已是很難得了隨摘隨賣,存貨不多,跌價對其影響不大。即使有存棉,要么是極少數棉農有意囤積的少量高品級花,要么是近日采摘的還沒來得及交售的花。有棉農認為如果收購價格跌破5元將考慮存放到節后交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