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陳少峰教授, 今年4月。后危機時代中國服裝產業發展趨勢”高峰論壇上提出,從服裝業到時尚業,關鍵要靠創新和創意,通過文化創新提升時尚產業的價值。服裝企業的文化創意能力,產業鏈整合以及快速反應能力,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新三年, 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顯示。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樣的現實早已遠去。現代人對服裝消費需求的迅速擴大,已在中國造就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服裝產業。數據顯示,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國就成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入口國和消費國。
限額以上服裝批發和服裝零售業銷售額,2008年已達到5244.1億元,比4年前增長了69.6%其中,服裝零售額增長迅速,4年增長了1.39倍,達到2655.6億元,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透露, 今年7月舉行的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演講”聯合發布會上。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內銷產值增長了28.26%發明了歷史同期的最好成果。
還體現在對外入口增長上。人民日報》報道顯示, 國服裝業的逐步壯大。國紡織品服裝入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達32.71%今年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入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已經逾越歷史最高水平。
近年來, 然而。盡管我國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在不時增強,也出現了不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著名品牌,但這些品牌仍缺乏國際競爭力。
同樣精工細料的服裝, 據悉。國內的品牌利潤只是國外品牌的三分之一。有專家表示,國服裝業仍然處于供應鏈的低端,缺少原創品牌成最大軟肋。中國企業雖掌握了世界上最頂級的服裝加工技術,但多數是靠數量擴張和廉價勞動力等低利息優勢與國際品牌競爭,品牌文化、經營和物流環節等都沒有達到國際品牌的水平。入口8億件襯衫,才干買一架A380空客飛機”尷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還體現在原創能力欠缺和設計水平低等現狀上。有業內人士指出, 國服裝業國際競爭力低。國產服裝在設計方面出現大量模仿和抄襲,普遍存在國內一般品牌抄國內大品牌,國內大品牌剽竊國外大品牌”現象。
也導致一大批國內中小服裝企業, 這一現狀。剛剛過去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破產、倒閉。如今,棉價上漲壓力下,國內服裝企業又將面臨新的考驗。
有分析認為, 不過。這些壓力對我國服裝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服裝消費正向品牌化時代邁進,中國服裝業應繼續推動服裝品牌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服裝企業只有及時掌握消費者心理,不時求新求異,才干在競爭中贏得主動。
目前我國服裝業已進入大力發展自主品牌,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曾指出。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時代。走品牌之路,推進中國名牌戰略,才是中國服裝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殊途同歸。
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副局長呂志華表示, 今年3月召開的如意·中國服裝論壇”上。有創新能力的服裝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注冊商標的方式,把企業的品牌和技術涵蓋到商標里,通過商標的運作提升品牌附加值。比方在服裝行業中,奧地利的莫代爾”一種面料制作工藝,由于注冊了商標,企業如果使用“莫代爾”這個名字,就得為商標注冊人提供使用許可費。
可以依靠個性化的原創設計來提高產品附加值。據了解, 而對一些實力不強的小企業來說。有很多網店依托小型服裝加工廠,推出一系列個性化的服裝,有的款式一天就能賣出幾千件。
服裝品牌的文化內涵, 此外。已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關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今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0.8%受訪者確認身邊很多人消費的符號,而非商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