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等方面的應用。
連接著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走向。節能減排”再次
成為五年規劃中的重中之重。中國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誓言要在5年內將能源強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預計仍將繼續制定能能耗)削減20%但實踐證明實現這個目標頗有難度。盡管如此。
并增加一個碳排放強度目標。與之對應,效目標。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如何發揮作用? 重頭戲。未來中國的綠色幅員”中。
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權威學術機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近日。組織召開了針對“十二五”
來自產學研、投資等各方面的專家積極為我國“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建言獻策規劃的座談會。
整理匯總了與會專家的各種觀點,本報記者與《太陽能》雜志的記者一起。以饗讀者。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有重大發展
國務院剛剛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把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
預示在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有重大發展。 內)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方面。
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國家戰略政策的推動下, 十一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出現較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始終在世界堅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好的戰略態勢。其中。從中溫向高溫,更好的向建
去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40%不只在規模上,筑一體化方向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取得了較大成績。而且
都有新的突破,產品的質量水平、新產品開發、薄膜電池等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產業鏈。
進一步打造中國新能源和 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認真研究和分析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存在問題。
包括法律政策環境,可再生能源繼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金融投資環境、產業創新及發展環
境。
掌握核心技術, 發展重點應為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本錢,使新能源和可再生
拓展產業發展的應用范圍,能源在更大水平上被市場接受;開拓市場。找到更多應用空間。希望可再生
能源在能源建設、家庭生活消費、現代化農村建設以及交通等各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與激進電力系統更
選擇不同的方式進入電力好地有機結合。應根據中國的資源特點、可再生能源自身的發展特點及規律。
遠距離輸送,系統。比如有的可以進入大型電網系統。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量還需要就地消化。
才干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分布式電源系統與激進電網更好的結合。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
政府應堅定信心發展新能源
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喜憂參半。
歐洲比較穩, 風電產業中國發展比較快。美國在下降;光伏產業出現爆炸性發展,全球各光伏企業
這種超凡規不正常的發展對行業不是好事情,截至今年6月底的發貨量幾乎都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發貨量。
激進估計今年世界光伏產量要達到15GW樂觀估計對市場對電網都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依照目前情況。
可能達到17GW國光伏產量至少達到7GW有可能超過10GW幾乎占了世界60%市場。一個國家占這
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風險。若明年我國國內光伏市場沒有大規模啟動的話,么大的市場。可能給明后年光
但是建立在美伏產業發展帶來一些負面東西。國太陽能熱發電產量今年8月底終于突破了100萬千瓦。
西班牙480萬千瓦的基礎上,國450萬千瓦。兩個國家占了95%太陽能熱發電市場。
決心大一些、目 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沒有像歐洲那樣下足夠的決心。政府應該堅定信心。
有一個明確的信號。國目前光伏和海上風電兩個特許權招標對市場影響較大。海上風電開標高一些。
牽扯范圍比較大,發和陸地風電開發的電價問題。學會應多宣傳,讓大家理性看待招標結果。
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交通處處長鄭方能
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技術創新水平
結合可再生能源規劃, 科技的作用就是支撐經濟發展、引領技術進步。要結合國家整體布局。考慮
今后能源科技的發展規劃。
優化調整能源結構, 發展方向應以配合國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線。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從科
技上為實現節能減排提供強有力的配合。發展新能源直接減排;發展潔凈煤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智能電
解決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接入激進電網的瓶頸問題。 網。
直接減排;發展智能電網技術, 能源科技發展有六大技術方向—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支撐。提高
提高煤炭發電轉化效率,激進電網運行效率;發展潔凈煤技術。結合我國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降低二
科技引領核電的發展;氧化碳相對排放強度。潔凈煤技術擔負減排的重要責任;發展先進的核能技術。
氫燃料電池將為未來的可再生能源提供技術支撐;發展節能的關鍵技術。尤其工業方面立竿見影的節能
技術的提高。
希望各可再生能源企業積極參與, 科技部將發布第一批863項目。科技部將秉持“公開、公平、公正
選擇有優勢單位承擔國家研發任務。這批項目的預啟動總經費100億元左右,原則。第一期能源占15
億元。
北京市計科能源新技術開發公司原總經理王斯成
光伏產業需要加大政策強制實施力度
產業發展有目共睹。歐盟在哥本哈根會議后提出, 中國光伏產量世界第一。2020年光伏發電量要
占到整個歐洲發電量的12%最高裝機達到4億千瓦;美國也提出到2020年裝機達到3.5億千瓦;日本的目
中國的目標僅僅是2000萬千瓦,標是2800萬千瓦;印度目標是2000萬千瓦;做為光伏產品生產大國。目
標制定得明顯有些過低。
2010年4月歐洲可再生能源委員會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思考2050提出2050年歐洲全部能源100%由
認為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是可行的 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宏偉目標。
只需要對可再生能源投入1200億歐元。對于技術上實現100%電力替代 經濟上要達到100%替代。
首先實施強制替代時間表,提出了一個非常完整技術路線。尤其是政策。2020年強制執行20%可再生
2030年達到60%替代,能源替代。2050年達到100%替代;第二個政策是開放電力市場和能源市場;第
并強征碳稅。 三個政策是取消了對常規能源的補貼。
但我國家還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強制減排和強制節能幾個強制政策非常有力度。十二五”
否可以考慮放開能源電力市場、制定強制的替代時間表、對慣例能源強征碳稅等問題? 期間。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
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緊迫
人類面臨一場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危機已成不爭的事實。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 能源緊缺。
繼續型、循環經濟等概念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
中國能源和管理形勢比歐洲、美國和全世界平均情況還要嚴峻。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 目前。應
可能要翻到17億、該比歐洲和美國更強烈、更緊迫。國2020年電的總裝機量保守估計是16.5億千瓦。
光伏最低占0.5%就是25GW規劃中除了這個目標之外,18億千瓦。還應設立更高一點中長期的目標
低目標為25GW中目標為50GW高目標為100G應該對規劃設一個低中高的目標來提高完成的可能性。W
會造成電力的不安全不穩定, 歐洲之前也認為如果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過高。經過8個月的研究后,
未來完全可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認為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利用現在技術。對電網進行
不存在不穩定不安全的問題。因此歐洲制定2020年的路線圖是3個20%減排20%節適當改造后。
能20%替代20%2050年實現替代100%減排80%這個宏偉目標對傳統觀念的沖擊是顛覆性的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
重視太陽能熱利用的節能減排作用
應該重視太陽能熱利用的減排作用。這里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國2009年風力發電269億
相當于替代約1000萬噸標煤;累計上網風力發電516億度,度。相當于替代1918萬噸標煤。國太陽能熱
相當于替代604億度電或替代2175萬噸標準煤,水器累計安裝1.45億平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640萬噸。這
未來制定兩種產業是不同政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顯然太陽能熱利用的減排作用不可小視。因此。
關注太陽能熱水器以外的應用。 整體政策上對太陽能熱利用要有新的舉措。
太陽能熱利用已經率先走出市場, 臨時以來。所以政策制定要緊跟技術發展步伐,特別是提高核
核心觀念創新方面,心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十二五”重點應放在高溫熱利用、中溫熱利用、工業熱
包括集熱技術、儲熱技術等,利用。要進入公交、能源等大領域。制定合理的政策,促進太陽能熱利用
市場往高端技術、工農業熱利用、中溫集熱方向發展。所以十二五計劃要對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政策做
出合理的調整。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如竹
太陽能熱利用發展應重視相變儲熱技術
應當對如下幾種太陽能利用形式給予重視。 十二五”期間。
太陽能和建筑的結合。如果太陽能熱利用如果做得好, 首先。可以提供建筑80%用能需求。目前熱
若過渡到采暖或者空調,水能滿足生活用能的15%已經普及運用。需要技術上大的突破。其次,新農村
采暖是較大問題,建設中。尤其是南方地區,應大力發展空氣集熱器。這方面已有示范,但廠家較少,
發展120℃-150℃的中溫集熱器,應給予重視。第三。與空調技術相結合發生高能效。十二五”期間要
這是中國獨有的產品技術。第四,大力推進這個規模和溫度的集熱器跟空調制冷的結合。政府部門和學
這種產品非常適用于長江以南地區。第五,會應重視空氣源熱泵熱水器。拓展太陽能工業加熱領域的應
工業應用可以通過政府進行引導。歐盟25國2009年提出未來5年工業用。民用很大水平上依靠市場促進。
潛力巨大。原本5億平方米考慮的家用、住宅、建方面要增加1.6億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的規劃。
如果工業也考慮,筑方面的應用。量會更大。第六,應當推進集熱器產業發展,需要制定比較大的計劃
都需要解決大量儲熱的問題,支持槽式集熱器。采暖、工業應用、空調。并投入工業利用。相變儲熱是
十二五”應有所突破。最后,太陽能產業發展很重要的環節。推動太陽能在海水淡化、溫室、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