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加工業發展應打開發展思路,綜上所述。加強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建立以原創性研發平臺和產業化實體相結合的科技經濟一體化模式,構建新型鋁板帶箔材加工產業鏈,做強做大。中國鋁加工業應立足國內,面向世界,準確掌握世界最新的先進技術和應用消費動向,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技術開發體系,研發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及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新資料及與大生產相適應的幼稚的工藝技術。合理利用和分配資源,加強產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優化產品結構,貯備具有久遠生命力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換代產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及相應的工藝裝備,擴大產品品種規格范圍,提升綜合經濟指標和主導產品的質量,進一步提升鋁板帶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繼續健康增長,近年來。國鋁工業整體實力不時提高,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顯現。現在國已經成為世界鋁工業大國,目前正在積極向世界鋁工業強國邁進。但是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鋁加工工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發展的機遇。
技術經濟指標達標任重道遠節能減排任務繁重。
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鋁行業準入條件》不只進一步提高了鋁加工行業的準入門檻,2007年。而且要求現有鋁加工企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能耗、金屬消耗和廢品率等達到規定門檻。國鋁加工行業近幾年技術經濟指標與門檻水平除熔鑄廢品率已達標外,其他各項指標均有較大差距,尤其是綜合能耗,要達標十分艱巨。
高檔產品少,一般產品多。缺乏世界品牌和著名企業
但是入口的多是一般中低檔產品,從2005年我國鋁材已是入口大于進口。而進口的多是高科技產品。而且我國多是仿制國外的合金和品種,自己創新的合金和獨特的品種很少。據統計,鋁及鋁合金共有300多個國際牌號,中國直到2007年3月份才只有一個,其他諸如銅及銅合金等,中國也都沒有注冊的國際牌號。實際上,至今除中國鋁業公司外,中國缺少國內外公認的著名企業,也還沒有一個國內外公認的鋁材世界品牌。
中國鋁加工企業規模小、數量多、集約化水平低。
經過優勝劣汰、兼并重組整合后,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擠壓企業若能減少到350左右、軋制企業減少到150個左右、鋁箔企業減少到50個左右,則有利于形成大中小企業搭配合理的優化結構。
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企業素養偏低。
而員工素質偏低則主要表現在操作水平低、創新能力弱,企業素養偏低表現在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低。提高企業素養與員工素質是鋁工業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繼續快速發展出現過熱傾向投資具有盲目性。
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的水平也在日益擴大。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基本原材料的鋁材只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加,中國與世界經濟一體化水平在日益加深。才干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正因為投資者看到國內外的這個巨大市場需求,及中國鋁冶煉和鋁加工技術的不時幼稚和完善,正大力投資中國鋁加工業。2002-2010年這段時間內,對板帶箔項目投資約1000億元,為1953-2001年投資總額的9.5倍,平均每年的投資為110億元,形成熱軋生產能力400萬 t/a冷軋300萬t/a雙零箔25萬t/a對擠壓材項目的投資約105億元,形成約120萬t/a產能。9年時間內形成這么大的生產能力,世界鋁加工業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