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支不變的主旋律一直被高高地奏起,傳統的品類中的細分品類已經被先行者開發殆盡。像中糧這樣的實力企業進入飲料市場時,也只好選擇進入番茄、石榴和混和口味小品類市場,這種無奈的狀況很能說明問題。
還有一部分企業試圖用混搭法,搞出擇優棄劣的無敵產品,結果沒想到這樣做,不符合品類認知規律,四六不靠,沒人應和。啤兒茶爽、奶香芒果、晶睛酸奶,甚至是果汁果樂、tot蘇打紅茶,均屬此類,有的銷聲匿跡,有的漸漸萎縮。
因此,既是創新、又有著鮮明品類占位的糧食飲品將興起:如德御坊粗糧快飲、谷韻米乳、綠豆淡淡飲等,當然還包括最為傳統的豆漿。據悉,黑芝麻糊產品的升級產品――黑芝麻露即將面市。
植物蛋白飲料可以被理解為準糧食飲品,尤其是核桃,健康沒的說。近年,以養元公司的六個核桃為首,一大早、核動力、七個核桃、八珍、九仁、好佳一、8+7 等一大批企業齊心協力,在核桃上飲料市場開始了瘋狂的開拓,引得三元、維維、黑牛、匯源紛紛試水。做大核桃飲品的方向沒錯,是個潛力股,但問題是產品過于 同質,不少產品以價格搶市場。參戰的這些企業如果不在產品、市場和品牌上早做貯備,被淘汰的首先是自己。
傳統特色老產品:做品牌
食鹽也要做品牌了。隨著鹽業管理體制即將被打破,一些先知先覺的鹽業企業開始行動,一股了解消費者、開發新產品、做鹽業里的"海天"浪潮正在鹽業企業中涌動。
與食鹽同屬傳統品類的紅糖市場,已經出現嘉鑫品牌,該企業推出的姜汁紅糖、益母紅糖、阿膠紅糖等產品,以干凈、衛生、方便和功效受到市場的歡迎。
王老吉從兩廣發跡,紅遍全國,現在九龍齋酸梅湯從北向南越做越好,類似的地域特色產品是產品開發的金礦,各地都有,好好挖掘吧,不要舍近求遠搞那些不著調的混搭產品了。
如果再往前推,烏江榨菜引領榨菜行業,從大罐到小袋,從無品牌到代表涪陵榨菜,如今一年銷售13億袋。
這些品類的品牌化趨勢給我們以強烈的啟示:廚房里沒有小市場,餐桌上擁有大品牌!傳統的、地域特色產品從無到有做品牌,必須高度重視!
請大家開動腦筋好好想一想吧,雞蛋品牌有德青源、咯咯噠,咸鴨蛋、鵪鶉蛋品牌有什么?冷鮮肉(豬肉)品牌有雙匯,牛羊肉有品牌嗎?方便面品牌有康師傅、今 麥郞,掛面品牌你能想起來嗎?粉絲品牌有龍口,粉條品牌誰第一?韓國把泡菜賣到了全世界,東北酸菜走了多遠?大連鮑魚海參有個獐子島,舟山的小帶魚、東海 的小黃魚有什么品牌供消費者識別?……
讓傳統的天然的東西不再廉價!讓生態的綠色的種養能夠增值!讓地方的特產全國吃香!賣出品質、賣出高價、做出品牌!農業產業化企業、特色農副企業、傳統老字號食品企業、區域龍頭食品企業、出口農副食品企業、原料銷售型企業,馬上行動起來,最好的產品就在眼前,最好的市場就在腳下。
不變內容變形式:大創新
沖調是一個很傳統的品類,從最早的麥乳精、到后來的維維豆奶和南方黑芝麻糊,形象老舊,飲用費事。以香飄飄為代表的珍珠奶茶推出杯裝,為沖調飲品帶來了時尚清新的氣息。杯裝沖調,可以讓老品類煥發青春!只要裝入杯中,你就成功了一半。
現在麥片杯裝了、粗糧杯裝了、黑芝麻糊杯裝了、藕粉也杯裝了……你的產品杯裝了嗎?
現在碗粥正在流行,由罐變成碗就是創新。我相信碗粥與罐裝粥在內容沒有什么本質不同;方便面一開始只有袋裝,幾乎沒有人認為低廉方便的食品需要一個"奢侈"的"桶"來包裝。后來"桶"裝面越來越多,因為消費升級,多花少許錢,立即沖泡,吃完就扔,方便到底。
不變內容變形式,"簡單"的創新同樣可以帶來巨大的市場。有市場成效的,就是大創新。
從玻璃瓶罐頭變身而來的塑料水果杯,輕盈了、時尚了,但是時尚化道路走得不徹底,半推半就的。形象老舊的水果罐頭要想真正走入時尚社會,贏得90后00后人的喜愛,必須徹底打碎瓶瓶罐罐:把包裝設計得長長的,像可以吸的果凍;把包裝設計得小小的,一口吃下"一個罐頭"……
好玩才能想吃,方便才能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