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農業是新疆農業的顯著特征之一。盡管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很多領域的機械化空白也得到填補,農業機械化得到快速的發展。甚至一些領域機械化已走在全國前列,但隨著自治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時深入和戰略發展重點的不時轉移,特別是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目標中加速推進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的布置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發展農業機械化已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牧業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其中,并根據自治區農業產業發展戰略,首次提出了全區農林牧漁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這一指標,比過去經常使用的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的指標更加全面,內容更加豐富,規劃確定了2015年力爭要達到65%2020年達到70%目標任務。
為了主攻自治區單薄環節機械化水平。真正實現自治區“大農業、大農機”發展格局,全面提高覆蓋棉花、糧食、畜牧、設施農業、漁業和番茄、甜菜、辣椒、打瓜、亞麻等特色經濟作物的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結合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將2011年定為自治區“民生建設年”重大安排布置,自治區農機局提出了全區實施農機“311行動,即:全區棉花收獲機增加100臺,增加機械化收獲面積30萬畝;玉米機械化收獲面積增加100萬畝,番茄、辣椒、打瓜等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收獲面積增加100萬畝。通過實施農機“311行動,切實解決影響自治區農業生產的這些機械化“短腿”不時提高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的水平,進一步夯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基礎,為加速推進自治區農牧業現代化平進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抵御自然災害及各項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了85%以上的農業用工量,為增加新疆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截至“十一五”末,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已達1274萬千瓦,較十五末增長46%年均增長9個百分點以上,拖拉機擁有量達54.09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1.7萬臺,所占總量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林果、畜牧特色經濟作物及設施農業機械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區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79.2%繼續名列全國前列,其中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和馬鈴薯綜合機械化水平逾越80%棉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0%番茄、甜菜、辣椒、打瓜等特色經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 71.2%,農業機械臨時的開發建設中。 多年來。玉米、水稻、馬鈴薯、番茄、打瓜機械化收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