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集團每年2000萬頭的生豬需求大都來自于中小養殖戶。雙匯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因為需求下降,讓許多養豬戶生豬“滯銷”。受到影響的不止養殖戶,雙匯各種原料供應商也大都忐忑不安。
雙匯瘦肉精事件的余波仍在擴散之中。
基層養殖“現隱憂”
在河南沁陽市柏香鎮大董村,70多頭到了出欄期的豬繼續養在豬圈里,“養一天賠一天。”養殖戶楊中勝告訴記者,自從瘦肉精事件以來一直沒有人來收豬。幾個村民想辦法聯系到外地的生豬販子,但是卻沒有動檢站來進行檢疫,生豬販子只好開著空車離開了。而在以往,他們可以在柏香鎮動檢所買一張“檢疫合格證”就可以順利將豬賣掉。在楊中勝看來,他無法賣豬的最直接原因是“政府查得嚴了”。
事實上,即便楊中勝能夠將生豬賣出,收購價格下降也會導致其利潤下滑,甚至賠本。農戶們不得不繼續把豬圈養起來,在這期間依然還要喂豬飼料。從供給角度來看,這對飼料經銷商來說無疑是個好事。
但在河南沁陽,養殖戶和飼料商是“魚與水”的共生關系。除了在第一個月的小豬崽所用的飼料是用現金購買之外,此后的3個多月大都是賒欠本地飼料商,到了豬出欄回款時,其中的一大部分再返還給飼料商。
飼料商早已習慣了這種讓養殖戶賒賬的運營模式,否則難有生意找上門來,更別提現金買了。而飼料商也不得不向飼料廠家“賒賬”。
對于飼料經銷商來說,雙匯事件是把“雙刃劍”。
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漯河市西郊金牧人飼料商店的飼料銷量反而有所增加。老板稱由于他在市郊,批發零售兼營,所以欠賬的農戶只占他營業額很小的比例,因此他并未有回款風險的擔憂。
然而,很多鄉鎮上的飼料商,回款是不得不考慮的重大風險。在人情濃重的鄉鎮,養殖戶的經營嚴重依賴飼料供應商,豬價的下跌必然會影響養殖戶的積極性,也會帶來惡性循環。
至于雙匯瘦肉精影響的幅度有多大,金牧人飼料店老板表示,“不好預測,一切在于消費者的信心。”
豬肉批發商也飽受雙匯瘦肉精事件帶來的影響。山東德州的高登強做的生意是從雙匯購進大批量白條肉儲存在冷庫中,等到價格上升時再賣出,從差價中獲利。春節以來豬肉價格節節攀升,高登強認為大賺一筆的時機已到,就購買了40噸冷鮮肉。不料雙匯瘦肉精事件引起豬肉價格暴跌,高登強看到大勢已去,不得已忍痛割肉,賠錢將這批豬肉處理掉。
養豬大戶“樂翻天”
與愁眉苦臉的小養殖戶相比,號稱中國養豬第一股的上市企業雛鷹農牧的高管們卻心情不錯。
雛鷹農牧曾依靠給雙匯供豬而發家,最終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養豬業第一股”。在雙匯事件后,雙匯多次和雛鷹農牧聯系,表示要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合作,明確提出增加供豬數量的提議。向雛鷹農牧拋出“聯姻”請求的并非雙匯一家。
雛鷹農牧去年出欄生豬48萬頭,幾乎全部供給了兩個大客戶。最大的一個客戶是上海一家大型肉制品加工企業,另外一家是雙匯,每年從雛鷹拉走20萬頭生豬,相當于雙匯生豬需求量的1%。
在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雙匯高調表示將加強養豬場建設,生產經營模式將以基地為銷售模式。雙匯發布公告稱生豬來源渠道有3種,大規模企業收購占60%比重,30%是自己養,10%是合作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