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一臺100萬千瓦的機組造價平均為150億元左右,另據了解。因此目前可預期的市場規模就將達上萬億元。據此計算,目前在建的28臺機組未來5年內市場規模就將超過4000億元。
有望將繼續分享4000億元的核電“蛋糕”中國的核電企業在短暫的中場休息”后。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中國明確不改變2020年7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因此核電項目審批擬“解凍”但準入規范或將有四個方面大幅提高。
四項準入規范提升“門檻”
盡管發生了日本福島特大核事故,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馮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但中國核電發展的總目標應當是不受影響的十二五”期間,國在建核電站規模將達到3800萬千瓦,2015年年底發電量不少于3200億千瓦時,一次能源中的份額由2010年年底的0.73%提升到2015年的2.2%
2015年,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日前也在第七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超過4000萬千瓦,今后5年,核電建設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達700多億元。表示,從2015~2020年,中國可再完成建設3000萬千瓦的任務,2020年核電可望建成7000萬千瓦,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總和占到總能源的15%以上。
日本福島特大核事故的發生,馮毅同時表示。使得各國都在強化和提高核平安許可證的門檻和標準,因此“全球核電行業總體趨勢都是收緊的中國核電審批解禁后,準入門檻無疑也將大大提高。此次福島事故尚在處置當中,系統而權威的經驗反饋演講目前尚未出爐,但國內核電行業目前在四個方面已達成初步共識。
肯定要考慮外部事件,首先是核電站選址方面。包括自然災害的疊加效應對核電站的影響。其次,應急堆形冷卻的可靠性方面,包括電源的多樣性方面,要求肯定會進一步提高。再次,圍繞乏燃料池的平安冷卻,包括冷源和電源的可靠性方面的規范也會提高。因為以前國內的乏燃料處置能力欠缺、對平安性重視也不夠。馮毅說。最后,整個平安殼的消氫,以及在防止氫爆方面相關設計規范的提高。
上述四點準入規范的提升需要時間來實施。總體的審批趨勢肯定是向更高、更嚴發展,馮毅表示。會將安全的方針在監管的實踐中通過標準的修訂完善來體現,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安檢過后核電將提速
第一階段檢查是對正在運行的三大核電站(深圳大亞灣、浙江秦山、江蘇田灣)開展近20天的核電平安大檢查;第二階段是對目前在建的28個項目的檢查;第三階段是針對重大的設備供應、建設裝置和設計等其他環節。目前我國核電平安專項檢查分為三個階段。
目前第一階段已經接近尾聲,馮毅告訴本報。預計本月底前將發布檢查演講;第二階段檢查也已經開始,檢查組已到達海南,整個檢查將繼續一個半月左右;而上述三個階段結束后應當已到8月底。
為了實現核能的發展戰略,但他最后稱:總目標如果不變。前期的速度如果放緩,后面的速度將會適當加快。
國目前共有28臺核電機組在建,資料顯示。38臺左右核電機組建設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而如果依照目前國內主流機型的100萬千瓦的單機容量計算,這些機組投產后將形成660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