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散貨船出口額57.42億美元, 集裝箱船入口業績欠佳 一季度。占比57.14%其中15萬噸以下的散貨船出口額37.85億美元,占比37.67%同比增長9.36%15萬~30萬噸散貨船出口額19.57億美元,占比19.47%同比增長49.18%
占比13.66%其中10萬噸以下的廢品油船入口額3.29億美元, 油船入口13.73億美元。占比3.27%同比下降40.63%30萬噸以上的原油船出口額9731.27萬美元,占比0.97%同比下降57.11%15萬~30萬噸的原油船出口額9億美元,占比8.96%同比增長18.56%15萬噸以下的原油船出口額4658.7萬美元,占比0.46%入口同比下降82.53%
20000立方米及以下的液化石油氣船出口額5734.04萬美元, 此外。占比0.57%同比增長40.61%6000箱及以下集裝箱船入口額3.77億美元,占比3.75%同比下降63.86%燈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為主的船舶入口額5.06億美元,占比5.04%同比增長143.2%多用途船出口額4.93億美元,占比4.9%同比增長7.57%浮動或潛水式鉆探或生產平臺入口額3.37億美元,占比3.36%同比增長788.14%
國向127個國家和地區入口船舶產品, 向歐洲入口小幅下降 一季度。亞洲和歐洲仍是入口的主要市場,其中向亞洲入口船舶最多,入口額47.26億美元,占比47.04%同比增長6.97%其次是向歐洲的入口,總額27.32億美元,占比27.19%同比下降3.36%向拉丁美洲入口船舶排在第三位,總額8.83億美元,占比8.79%同比下降1.19%向非洲入口排在第四位,入口額8.51億美元,占比8.47%同比增長2.44%向大洋洲入口排在第五位,總額6.61億美元,占比6.58%同比增長35.9%向北美洲入口排在最后,總額1.95億美元,占比1.95%同比增長105.62%
國船舶入口金額超越1億美元的入口市場有18個國家和地區, 一季度。超越5億美元的入口市場有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入口額增幅最大的國香港地區,入口額增幅最小的澳大利亞。
國船舶入口絕大多數是以加工貿易方式的入口, 加工貿易方式的入口小幅增長 一季度。總值97.77億美元,占比97.3%同比增長5.55%其次是以一般貿易方式的入口,金額2.21億美元,占比2.2%同比下降4.35%再其次是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的入口,總值92.36萬美元,占比0.01%同比增長67.91%還有以對外承包工程入口貨物貿易方式的入口,金額3402.21萬美元,占比0.34%同比下降6.29%以及以租賃貿易方式的入口,金額1058.2萬美元,占比0.11%同比下降24.11%最后是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貿易方式的入口,金額372.44萬美元,占比0.04%同比增長12.35%
主要問題
散貨船市場愈發低迷 交付更加困難
散貨船運力嚴重過剩和航運市場繼續低迷的雙重壓力下, 年初以來。散貨船運費暴跌,多數船東出現虧損,致使散貨船交付更加困難。
一季度撤單現象依然存在統計數據顯示, 造船市場狀況劇烈變化的背景下。一季度,全國共吊銷船舶訂單21艘、107.5萬載重噸,占手持船舶訂單總量的0.57%其中大部分為散貨船。
2011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新增船舶訂購量只有227艘, 世界船舶市場同樣低迷。繼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據克拉克松的統計,今年1~3月的油輪訂購量僅為8艘、66.70萬載重噸,繼1996年以來最低水平。散貨船訂購量也僅為79艘、660萬載重噸,與去年相比有了明顯的下降。
過去1年的時間里, 英國船舶經紀公司ICA PShip公司也表示。船舶價格不高,因此世界的船主接二連三地訂購。但今年的訂購量已經充足,并且船舶金融環境也不太好,所以新增船舶訂購的余地很小。還有,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利息上升,新造船價格下降的可能性也極低。
以韓國為首的激進造船企業正在以“低價搶單”搶占中國市場。韓國船企由于負債率較高, 而在國際范圍內。現金流緊張,不得不采取不計成本的低價戰略。對此,歐盟造船協會已對韓國提出警告,并對韓國船廠以虧損來獲取訂單交易的情況進行調查。但對于中國船舶行業而言,這也意味著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船舶市場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 手持訂單繼續下降 今年以來。國船舶企業銜接新船訂單難度加大。中國船舶工業協會透露,今年4月,國已經出現累計造船完工量,大于新銜接訂單量,國手持船舶訂單繼續下降。今年以來,約有半數的規模以上船舶企業還沒有造船合同成交,個別企業已經出現船臺空置,無船可造的局面。
今年前3個月,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統計。國船舶虧損企業達到31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虧損企業虧損額11.1億元,同比增長28.8%
船舶產品建造周期長, 船企資金鏈更加緊張 造船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建造過程占用大量資金。金融危機以來銜接的船舶訂造在付款比例上有很大調整,交船前付款比例從最高點80%下降到40%甚至降到20%造成企業建造期間生產資金缺口較大。今年以來,國家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收縮銀根,控制銀行貸款額度致使不少船廠融資出現困難,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生產進度。
建 議
應對市場變化 適應能力亟待增強
全球船舶市場需求出現較大變化。從成交的船型看, 2011年一季度。集裝箱船成交繼續上升,其中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的訂造更為迅猛;特種船、海洋工程裝備的訂造量大幅攀升。尤其是節能環保型船舶更為船東首選。全球新船訂單的爭奪已經體現于技術、品牌和質量的競爭。
國船企產品結構以散貨船、油船、中小型集裝箱船為主, 目前。大型集裝箱船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技術優勢缺乏。開展船舶產品進一步研發,滿足當前和未來市場需求是十分緊迫的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建議,要加快產品結構升級,適應市場需求,同時加強管理,確保造船生產的繼續和穩定性。
適應市場需求。針對當前國際船舶市場主流船型需求缺乏, 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產品結構發生較大變化等特點,各企業要加強市場研究,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劃,加快對“新規”研究,加大新船研發的力度,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盡快推出符合新規則、新標準,滿足市場變化的需要船型。
確保造船生產的繼續和穩定。針對目前依然存在交船難、接單難”等情況, 加強管理。各企業更應高度重視企業的管理。首先要加強利息管理,降本增效;其次,要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再其次,要加強對外用工的管理,提高其勞動技能,穩定外用工隊伍。
趨 勢
船企備戰高附加值船舶及海工裝備
國船舶企業在新接訂單方面呈現出積極變化。國在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油船、海洋工程方面都有所收獲, 今年4月。成為船舶業發展的又一亮點。
大連船舶銜接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 其中大連船舶、上海船廠分別銜接了4艘4300箱集裝箱船和4艘4800箱集裝箱船。金海重工承接了2艘32萬噸級原油船。海洋工程方面。
船舶行業要適應國際造船新標準,
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利用率超越90%未來幾年將進入更新淘汰高峰期, 中船重工相關人員透露。這將直接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上升。以鉆井平臺為例,目前世界范圍內有600~800座平臺?,F役的鉆井平臺中大多設計壽命為20~30年,但是已使用30年卻還在用的平臺比比皆是老齡化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