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模具產值超1億元的企業已有20多家,2006年北侖只有德業威龍模具1家模具產值超億元,商品壓鑄模具產值最高的為鑫達,壓鑄模產值5200萬。
品牌效應對一個地區的行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巨大的。2002年模具行業第一支股票——銅陵三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佳模具”股票成功上市,臺資企業深圳“鴻準模具”也已上市,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積極籌備上市。北侖能獲得“中國模具之鄉”的美譽,主要靠較長的發展歷史和較大的總量規模。但由于缺少在全國或在某個模具專項中能夠領頭的龍頭企業,影響了“北侖模具”在全國的影響力。
2)模具企業發展空間不足
以大碶為例,近年來大碶模具企業發展迅速,企業規模快速擴張,對于建設用地的要求十分迫切。但由于大碶工業用地缺乏,原有各村土地利用已接近飽和,再加上目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制約,導致大碶模具企業幾乎得不到新的發展用地,發展空間受到嚴重制約。
北侖模具業發展帶有很強的原發性(脫胎于鄉鎮企業)和自發性,北侖壓鑄模具盡管在大碶比較集中,但模具制造與產品生產企業混在一起,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益不高,配套產業的發育不全,與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功效相距甚遠。雖然大碶街道通過規劃壓鑄園區、汽配園區,對模具產業布局進行了一定優化,但與寧海、余姚模具城、蘇州、溫州、黃巖等地的力度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3)缺乏人才支撐
模具工業是技術附加值較高的行業,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對于模具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模具工業不斷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因此對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要求也比較高,而北侖模具企業大批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缺乏必要的知識培訓,大中專畢業生工作實踐不夠,難以形成骨干群體,造成北侖模具工業在技術人才方面后勁不足。
4)專業模具生產呈弱化態勢
一般說來,模具的專業化生產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專業生產模具,即以整副模具生產為主導,沒有或只有少量處于附屬品的壓鑄件、塑料件或沖壓件等生產;二是模具標準件的專業化生產,即模具標準零部件生產為主。
在90年代中期以前北侖以專業化模具生產為主,90年代中期以后,幾乎所有上規模的模具企業都開始轉化為“模具+產品”型。目前已有很多模具企業相繼進入如家電、電子、汽車配件、通訊器材等行業。在部分以模具起家的企業里,模具的生產已經退居成為配套的部門,模具產值所占的產值不斷降低。
分析模具企業轉向產品生產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模具生產本身決定的:(1)模具制造設備具有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的特點;(2)由于模具具有專用性、定單式、非批量化生產等特征,致使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折舊速度比較快,要不斷投入才能維持生產,而且設備利用率低;(3)模具生產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但高素質人才需要高薪聘請;(4)模具是單件生產,一般模具企業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很難繼續做大。另一方面,產品對路的情況下,產品的市場空間遠遠大于單純的模具生產,獲利潛力比較大。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已經具有產品技術力量和裝備的企業自然地轉向產品。
模具企業向由單純模具轉為“模具+產品”型是企業對市場和自身生產條件的適應性選擇,但由于模具與產品的發展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處理不好“模具與產品”的關系,將導致模具生產處于小規模、低檔次的狀態。很顯然,北侖的模具業必須保持和強化模具的優勢,才能保證整個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