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注重學習和借鑒他國的勝利經驗。鄒明曉指出,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房地產業的興起, 今年6月開始。中國陶瓷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華,然而隨著此起彼伏的反傾銷“圍堵”房地產業的綜合調控、原料和人工成本的節節攀升以及環保政策的步步緊逼,內憂外患的陶瓷業繁華過后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冰冷的低谷。
中國瓷磚就先后遭遇到韓國、阿根廷、秘魯的反傾銷以及巴西的直接提高關稅。9月15日,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正式征收反傾銷稅,最高稅率達69.7%這項反傾銷稅2016年到期后,還可以視情況繼續延長。對已經四面楚歌的陶瓷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國內陶瓷產業受內外市場的雙重擠壓, 中投顧問建材行業研究員鄒明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宏觀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激進市場遭遇重創肯定會影響到新興市場的培育。近年來,貿易壁壘非常嚴重,利用反傾銷進行市場競爭已經逐步發展為一種常態。
房地產調控導致市場萎縮, 產能過剩導致競爭激烈。加之節能減排的硬性要求都使企業舉步維艱,停產潮”失望呼聲越發高漲,形勢不容樂觀。壓縮產能的情況比較多,但是全面停產或倒閉的并不多,不能說是停產潮’佛山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戴一民表示,由于今年反傾銷特別多,加上國家對宏觀經濟特別是樓市的調控,佛山的陶瓷企業經營受到較大影響。但這不僅僅是歐盟反傾銷的影響,也是整個大環境使然。這也從正面說明佛山陶瓷需要在品牌和產品創新上下工夫。
國內大部分中小陶企轉戰南美市場, 應當如何抓住機遇在這場危機中突圍?鄒明曉認為:應當開辟新興市場。受到歐盟反傾銷的影響后。南美市場成為陶企重點培育市場。同時,由于國內陶瓷產業的發展主要建立在粗放式的發展方向上,因此,未來中國陶瓷產業的發展還需在結構上進行調整,發展循環式產業。首先,企業在市場緊縮的情況下規模擴張將受到限制;其次,企業轉型升級需要資金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對現階段的市場而言是一大困境;再次,市場整體環境不樂觀對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帶來挑戰。對企業而言,資金、技術、市場都是非常直接的挑戰。
但由于企業在資金、管理市場應對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雖然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所以抗風險能力也有很大的增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何天雄向記者表示,通過到各地企業調研了解到現階段陶企面臨內憂外患的壓力,大都采取了適合各自企業的應對方法,從這個正面來看,也是陶瓷行業幼稚的一個表現。各大陶瓷企業應借此機會進行深刻反思,限制產量的基礎上,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以往低價無序競爭已經再難立足,必需從內到外進行革命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