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年復一年的用工荒,各行各業并不罕見,而陶瓷行業尤為嚴重。眾所周知,陶瓷是耗能大戶,也是污染比較大的產業,作為陶企生產車間的工人得臨時忍受粉塵危害,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隨著60-70年代的生產工人的退休,80-90后的年輕人更少愿意呆在陶瓷行業從事一線生產,再加上由于很多陶企是高速生長起來的過程中對員工的各項福利或者配套設施都未完善,也是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近期隨著全國產區的遍地開花,相信陶企勞動力資源緊缺的現狀會進一步的加劇。
隨同著大大小小的廠家在中國中部地區落腳,各式的瓷磚開始流入市場,各自發力開始爭奪這個有限的瓷磚市場,其中最為罕見的價格戰,建材市場上更有類似“一元錢瓷磚”事件呈現。產品庫存突然增長,原本就局限的市場無法消耗這些增量局部,造成廠家庫存爆滿的同時都在使盡渾身解數來去打開市場銷路,但是由于眾多的小企業產品缺乏創新,根本無法吸引消費者眼光,所以他只能靠價格來取勝,這幾乎成了中小企業搶奪市場的唯一途徑。所以說,全國陶瓷磚產能的增加大于市場的容納量,造成同質化的產品依靠價格競爭來賺取低薄的利潤。無形中造成市場價格體制的混亂并且隨同大量以次充好的產品,擾亂瓷磚市場。
這場沒有硝煙卻局勢緊張的大小陶企戰爭中,千軍萬馬的品牌開始以各自的形態走入市場,自然就有勝有敗,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最終留下來磨煉廢品牌,經不起消費者火眼金睛的自然也就不復存在產線在運轉,產品卻在倉庫里消耗不出去,很多陶企由于利息有限都開始吃不消,于是大大小小的企業在這場競爭中紛紛落馬,所以局部行業人士也認為這是行業的升級換代的表示,優勝劣汰是市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