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出臺的提振當地石化產業的規劃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各地區石化產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目前各地區石化產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主要有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化工發展趨同、產業集中度低、環境污染嚴重等。在國家推出石化產業振興規劃之際,各地方政府結合本地石化產業發展實際情況紛紛出臺地區性振興規劃,對幫助本地石化企業應對危機,保持行業穩定增長,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做強做大區域企業集團等有重要意義,既有利于解決當前矛盾,又立足于謀取長遠發展。
1、廣東
2009年1月中旬,《廣東省石化產業振興規劃》(簡稱《廣東規劃》)編纂完成。《振興規劃》針對國家規劃中關于珠三角形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區域一體化格局的要求,提出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適度發展以煉油乙烯為龍頭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加快發展以精細化工為代表的石化中下游產業,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方針,加快推動石化工業向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升石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振興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圍繞三大基地展開:一是做大做強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二是加快推動茂湛石化基地建設。三是改造提升廣州石化基地。四是支持中石油在珠海新建大型煉化項目。
2、四川
2009年2月上旬,《四川省石化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編制完成。根據《計劃》,未來3年,四川省將重點發展天然氣制合成氨等8條產業鏈,啟動100萬噸/年煉油和80萬噸/年乙烯等10項重大工程,推進5000噸/年聚苯硫醚纖維產業化等10項技術創新項目。至2011年,四川石化產業預計實現銷售1400億元,工業增加值560億元,利潤100億元。未來3年,四川將主要發展的8條產業鏈是:天然氣制合成氨產業鏈,總投資約100億元;天然氣制氫氰酸產業鏈,投資約40億元;天然氣制乙炔產業鏈,投資約20億元;天然氣與鹽鹵結合產業鏈,投資約100億元;天然氣與磷硫鈦結合產業鏈,投資380億元;天然氣與石油結合產業鏈,投資約16億元;石油化工和芒硝資源互補產業鏈,投資約375億元。
3、山東
2009年3月4日,《山東省煉化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要加快煉化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成品油產出率,加快發展石化深加工產品,拉長石化產業鏈條。《意見》提出,山東省將以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為載體,整合省內地方煉油企業,組建山東省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實現大整合后,將積極爭取國家增加山東省原油計劃指標,爭取每年1000萬噸原油非國有貿易進口資質;建立成品油銷售網絡,把地煉成品油直接供應民營加油站;爭取3年內形成輻射全省地煉企業的輸油管網構架,年輸送能力4500萬噸,改變原油、成品油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
4、江蘇
2009年3月19日,包括石化在內的12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綱要由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江蘇省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綱要(2009~2012年)》提出,到2012年江蘇石化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實現新產品產值3000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貢獻率達40%,高端精細化工產品貢獻率超過60%。根據規劃綱要,未來4年,江蘇將進一步做優做精沿江石化產業帶,做大做強沿海產業帶,以及在蘇北重點打造淮安鹽化工等六大特色化工集中區。同時,將重點打造煉化一體化等十大特色新型產業鏈,加速推進揚子乙烯三輪改造等十大重點項目,大力推廣運用原子經濟反應技術等十大新技術。
5、湖北
2009年3月下旬,《湖北省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編撰完成。根據方案,今后3年內該省將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建設重點項目224項,投資總額約1059億元。到2011年,全省石化產業銷售收入實現倍增,達到3200億元,年均遞增26%,工業增加值和實現利稅總額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