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受到結晶硅產品價格持續下滑的影響,價格也跟著一路受打壓,每瓦報價目前約1.7美元左右,若以多數薄膜廠商廠商的估算方式來看,跌破每瓦2美元的價格已面臨虧損,足見薄膜廠商目前的處境。
薄膜太陽能廠表示,目前訂單的能見度確實不佳,而且即使價格跌到每瓦1.7美元左右的賠錢生意,都還無法有效刺激需求,訂單量仍然不高,客戶端前來洽談,多數只談價格不承諾下單量。
另外,薄膜廠商最大的壓力來自于昂貴的設備,設備折舊攤提的壓力恐怕是未來幾年都必須要面對的夢魘,促使各薄膜廠商仍在積極找尋各類可銷售的市場。目前薄膜廠實際步入量產的廠家其實不多,都因受到景氣波動影響減緩開產速度,所以市場流通量也有限。
主流結晶硅產品降價過于快速,使其價格與非晶硅薄膜差距變小,導致薄膜成本低的優勢難以發揮,再加上薄膜因為轉換效率較低,平均約6~7%,客戶端除了考慮產品的購買成本外,仍需考量到系統安裝所需耗用的表面積等總成本問題。
另外,堆迭式微晶硅(Tandem)薄膜轉換效率為8~10%,目前每瓦報價與結晶硅相似每瓦約2美元左右。
薄膜太陽能廠表示,目前訂單的能見度確實不佳,而且即使價格跌到每瓦1.7美元左右的賠錢生意,都還無法有效刺激需求,訂單量仍然不高,客戶端前來洽談,多數只談價格不承諾下單量。
另外,薄膜廠商最大的壓力來自于昂貴的設備,設備折舊攤提的壓力恐怕是未來幾年都必須要面對的夢魘,促使各薄膜廠商仍在積極找尋各類可銷售的市場。目前薄膜廠實際步入量產的廠家其實不多,都因受到景氣波動影響減緩開產速度,所以市場流通量也有限。
主流結晶硅產品降價過于快速,使其價格與非晶硅薄膜差距變小,導致薄膜成本低的優勢難以發揮,再加上薄膜因為轉換效率較低,平均約6~7%,客戶端除了考慮產品的購買成本外,仍需考量到系統安裝所需耗用的表面積等總成本問題。
另外,堆迭式微晶硅(Tandem)薄膜轉換效率為8~10%,目前每瓦報價與結晶硅相似每瓦約2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