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上周五稱,在中國各銀行貸給全國各地方政府的7.7萬億元人民幣(合1.135萬億美元)貸款中,約有23%面臨嚴重違約風險.此消息再次引發市場人士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擔憂.
而銀監會消息人士周二對路透稱,商業銀行在嚴格貸後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貸款存在項目、借款主體、擔保主體等不合規問題,但這部分貸款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商業銀行不良資產.
上述消息人士并稱,此類貸款通常有抵(質)押品及其他擔保等合格足值的第二還款來源,通過整改保全,追加風險緩釋措施,風險可得到防控和化解.
"目前中國商業銀行撥備充足,有良好的風險抵御能力."他稱.
針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按照銀監會此前制定的時間表,各商業銀行已于6月底前完成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授信業務的"解包還原"全面自查清理工作;三季末前,商業銀行必須做到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年內基本完成對壞賬的核銷.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國境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30%,同期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186.0%,此前銀監會提出的撥備覆蓋率目標為150%.
此前媒體報導還稱,銀監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目前融資平臺中項目現金流能夠覆蓋償還本息的貸款約有2萬億元,占比27%,抽樣檢查後,可作為正常項目貸款;而以項目借款主體不合規,財政擔保不合規,或本期償還有嚴重風險的貸款,占比23%.
為支持4萬億擴大內需的反危機計劃,中國銀行業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9.59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則新增4.63萬億元.業內人士擔憂巨量放貸會導致新增不良貸款在2012年後集中出現,尤以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的信貸風險值得關注.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P)上周四稱,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融資平臺項目貸款期限拉長,預計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兩年內將有所上升,不過2012年前不良率料保持在10%以內,整體信貸風險可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