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機器人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制造業中誕生的工業機器人是繼動力機、計算機之后而出現的全面延伸人的體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產工具。機器人的應用是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縱觀目前經濟發展現狀,我國機器人市場增長異常迅猛;從銷售量上更是充分說明了這個不爭的事實。在中國市場上占有35%市場份額的ABB公司2004年在中國賣出了600臺機器人。而該公司在過去9年中一共才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了2000臺機器人。專家預測,中國機器人2005年擁有量將增至7600臺,到2010年擁有量將達到17300臺,到2015年,市場容量將達十幾萬臺(套)。據悉,汽車制造、工程機械及電機、電子等行業的企業是中國今后對機器人需求最大的部門,其中所需機器人的品種以點焊、弧焊、噴漆、裝配、搬運、沖壓等為主。
機器人涂膠 高壓水切割
近年來我國的機器人自動化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可靠性低于國外產品;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窄,生產線系統技術與國外比有差距。我國目前從事機器人研發和應用工程的單位相對較少,工業機器人的擁有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量,長期大量依靠從國外引進。
在應用規模上,我國已安裝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約占全球已安裝臺數的0.4%。產生以上差距,有關專家認為主要是我國沒有形成機器人產業,當前我國的機器人生產都是應用戶的要求,“一客戶,一次重新設計”,品種規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貨周期長、成本較多,而且質量、可靠性不穩定。
2004年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于11月1-4日舉行,會后分析報告數據表明,與會的專業觀眾只占43%,非專業觀眾占57%;而90.3%的專業觀眾為了了解、收集產品信息,其余的大多沒有填寫具體參觀目的;專業觀眾中只有21%的工業制造業人員,其余主要以科研單位為主,國內參展單位展出的多是面向教育應用和處于實驗開發中的機器人,且產品略顯不成熟。這充分表明我國機器人產業還停留在純技術層面,離市場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國外發達國家已廣泛應用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并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年市場容量約為1000億美元。我國有關部門及企業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借鑒國外推動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日本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在經濟上采取了積極的扶植政策,鼓勵發展和推廣應用機器人,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家從事機器人產業的積極性。尤其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的一系列經濟優惠政策,如由政府銀行提供優惠的低息資金,鼓勵集資成立“機器人長期租賃公司”,公司出資購入機器人后長期租給用戶,使用者每月只需付較低廉的租金,大大減輕了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政府把由計算機控制的示教再現型機器人作為特別折扣優待產品,企業除享受新設備通常的40%折扣優待外,還可再享受 13%的價格補貼。另一方面,國家出資對小企業進行應用機器人的專門知識和技術指導等等。
這一系列扶植政策,使日本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經過短短的十幾年,到80年代中期,已一躍而為“機器人王國”,其機器人的產量和安裝的臺數在國際上躍居首位,機器人也在解決勞動力不足、提高生產率、改進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我國機器人產業要快速發展,就不能只靠幾個愛好者的激情和科研單位的單方努力,機器人就不能只作為展覽會上的表演者。研制單位必須和需求緊密結合,讓機器人走進工廠和家庭,實現真正的產業化。把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納入政府重要產業政策中,引導和扶持企業進行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加速機器人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