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的飛檐上雕刻的雙龍戲珠每一片龍鱗都精雕細琢,攀爬在搖錢樹上的童子表情栩栩如生,木雕上人物的長須根根可數(shù)……為了收藏一套21件組成的徽州木雕 ,家住唐山路的臺商趙緯芳花費了10多萬元人民幣。不過,他覺得這個價錢對于木雕的藝術(shù)價值來說,值了!
眼前一亮
21件精美木雕裝飾廳堂
踏進趙緯芳的家門,掛在墻壁上的一整套共21件的木雕讓記者吃了一驚。門楣上是一對張牙舞爪的雙龍戲珠,片片龍鱗凹凸有致,龍身周邊朵朵祥云線條飄逸,動感十足。
接下來的三件套木雕左邊雕的是衣錦還鄉(xiāng),右邊是麒麟送子,中間是五蝠臨門;再下邊的17件木雕,分別寓意著財源廣進、招財進寶、早生貴子和指日高升等。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是用一塊厚達20厘米的木頭進行鏤空雕刻,雕工精細到人物的發(fā)須根根可數(shù)。
趙緯芳說,這是明清時代徽州大宅中專門用來裝飾宅院大廳的整套木雕,只有皇族貴胄才敢在家里掛出雕龍的木雕。記者問到這套徽州木雕的具體出處,趙緯芳抱了抱拳說:“做收藏這一行,出于行規(guī)是不能把賣主的資料隨便透露給他人的。”
頗費心機
與賣主磨了一個月買下藏品
趙緯芳是一名民間收藏家,前幾年從臺灣來到大陸做生意,一年多前在南寧安了家。在經(jīng)商的同時,趙緯芳一直留意著“徽州三雕”的收藏信息,只因他很早就喜歡上了徽州雕刻那種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去年初,趙緯芳回臺灣過春節(jié),聽朋友說在安徽發(fā)現(xiàn)一套非常漂亮的徽州木雕。于是,他馬上乘飛機直奔安徽。
“看到這套由21件雕刻組成的徽州木雕,我就感嘆:太精美了!雕工太精細了,連一根松針都雕刻得那么細致!”趙緯芳說,憑借大半輩子的收藏經(jīng)驗,他一看就覺得,這是一套清朝嘉慶年間的徽州木雕,“經(jīng)歷那么久的年代都能保留完好,說明所用的木材不錯,我太喜歡它們了。前后去了10趟,跟賣主磨了一個多月,他才同意把這套徽州木雕轉(zhuǎn)手讓給我,我馬上就把它運回了南寧,唯恐第二天對方會反悔。”
把這套徽州木雕放在南寧的家里收藏了一年多,趙緯芳才請人做了一塊長、寬約3米的白色背板,將這套徽州木雕嵌好掛到大廳的墻上,供家人和朋友欣賞。“雖然為此花了十幾萬元,但每天看著它們,我就覺得自己走在歷史的長河中,可以欣賞到這么精細的藝術(shù)作品,值!”
文化保護
“徽州三雕”已列入“非遺”
古代徽州轄地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黃山市和江西省婺源縣。“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區(qū)流傳的木雕、磚雕和石雕三種工藝的統(tǒng)稱,它們均為古代徽州地區(qū)明清建筑的裝飾性雕刻,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據(jù)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一名張姓會員介紹,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廟宇、廊橋、牌坊為主,無論建筑部件還是家居設(shè)備都具有很強的地域風格,十分注重雕刻裝飾。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額枋、斗拱、雀替、梁駝(俗稱元寶)、平盤頭、榫飾、鉤掛、隔扇門窗格心、裙板、絳環(huán)板、蓮花門、窗格、窗欄板、欄桿、軒頂、樓沿護板、掛絡(luò)等部位以木雕進行裝飾,而房內(nèi)陳設(shè)的家具如床、榻、椅、柜、桌、梳妝架、案幾等上面也都有精美的木雕。明朝初期,徽派木雕已初具規(guī)模,雕風拙樸粗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為主。明朝中葉以后,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炫耀鄉(xiāng)里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shù)也逐流向精雕細刻過渡,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
記者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字博物館看到,編號為Ⅶ—37的“徽州三雕”(婺源三雕)在2006年已經(jīng)被列入目錄中的“民間美術(shù)”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