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布式相對比,集中供電方式的燃氣電廠規模較大,電廠裝機容量一般為70-250萬千瓦,年運行2800-4000小時。目前全國燃氣電廠總裝機容量在2000-30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3%),據發改委規劃2020年將達到4400萬千瓦(相當于2020規劃電力總裝機的3%),年均增速4%。
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重有望快速提升。依上述國家計劃,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燃氣電廠總裝機容量可望在未來十年實現年均增長11%。這一發展方向,將幫助中國提升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實現從目前4%到2015年8%的政府目標。在此期間,即便中國在目前基礎上繼續成功降低GDP對一次能源的消費強度10%以上,天然氣仍可部分替代煤炭和石油消費,實現年均18-20%的快速增長(詳見圖表1)。假設2015年分布式裝機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年利用小時4000小時,5年累計新增用氣需求將達到250億立方米,創造年均需求增長4%以上。
對用戶而言,由于分布式系統能源轉化效率高,自備分布式電源和從外部購買熱、冷和電綜合相比,將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節省的開銷可視為用戶投資建設分布式系統的回報)。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分布式項目包括:廣州大學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環球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理工大學、上海閔行醫院、北京奧運媒體村、中關村軟件園等項目。因為各地電價、熱價和氣價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用戶自建分布式系統的經濟性存在較大差異,投資回收期達6-12年不等。近期,不少地區上調天然氣價格后,分布式的經濟性和吸引力可能被削弱。電網允許分布式系統并網和售電,地方政府給予直接補貼,是提高分布式系統投資回報率的兩條有效途徑。
分布式能源并網與售電障礙有望于2011-2013年間解決;地方政府可能出臺補貼等優惠政策。如果分布式系統被允許從電網購電或向電網賣電,其經濟性可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但目前國家法律不允許用戶自備電源擅自并網購電和上網售電。國家電網最近擬定了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初稿,已上報國家能源局待審批,可能于2011-2013年頒布。同時,地方政府的補貼也在推動分布式系統的發展。例如,目前上海市政府對單機1萬千瓦及以下的分布式供能系統設備按1000元/千瓦進行補貼。另外,政府還可以推出設備進口關稅減免和獎勵節能等優惠政策。
按照每千瓦需要3500元投資計算,我們預計未來十年分布式系統建設需要發電設備總投資高達1575億元,且可以帶動余熱鍋爐、大型制冷機的發展。目前由于設備多數從國外進口,國外的廠商,如Cummins,Solar Turbines,Caterpillar,Wartsila,MDE等,可能受益。雙良節能(600481)可能是中國上市公司中的受益者。該公司擁有吸收式溴化鋰制冷機技術和高溫煙氣余熱利用方案,未來將可能參與分布式能源項目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