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新的價格體系基本確立
國際市場大調整后,2010年開始呈現平穩上漲態勢。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在2007年前一直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東南亞的價格從2007年初約230美元 /噸,上漲到年中的300美元/噸,年底時已達到450美元/噸,而到2008年快速漲至750美元/噸,并于2008年中,超過了歷史性的1000美元 /噸。
2008年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全球化肥市場也進入冬季。雖然國際鉀肥供應商仍想通過聯合起來限產保價的措施維持整體市場價格的穩定,但由于全球 各個市場均處于需求異常低迷和高價庫存待消化的雙重壓力之下。國際市場價格在2009年開始逐步下降,并隨著中國以350美元到岸價簽訂大合同,達到了近 3年來的最低價。
在市場普遍認可底部區域的情況下,市場信心增加,國際市場價格恢復性上漲。BPC、Canpotex、APC等國際供應商與印度先后簽訂了新的鉀肥合同銷 售協議,合同價格也開始上調到CFR370美元,而本年度印度氯化鉀進口量預計將達到540萬噸。隨后在東南亞市場,氯化鉀定價重新達到CFR415美元 的水平,而巴西市場的成交也有望在400美元左右。隨著成交量的不斷增加,北美地區港口庫存壓力得到緩解,2月份之后北美地區氯化鉀庫存量已經低于五年同 期平均水平。這些都標志著新的國際價格體系已經基本確立。
中國的鉀肥進口聯合談判取得較大成功。中國常年需要進口鉀肥來維持國內的供需平衡。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鉀肥的低價區。2006年、2007年我國鉀肥進 口價格僅分別上漲25美元/噸和5美元/噸,低于全球的其他市場。2008年進口價格雖然上漲了400美元/噸,但與同期巴西超過1000美元/噸的進口 價格相比,仍然具有明顯的優勢。
2009年,雖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鉀肥需求銳減,但外商仍憑借其高度的壟斷表現得非常強勢。整個上半年都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主要氯化鉀供應商要降低報 價,他們還在繼續限產以保持價格穩定,因為即使下調價格40%甚至50%,都不可能通過數量的增加來彌補利潤的損失,所以供應商寧愿選擇等待需求市場庫存 繼續消化。他們認為,即使個別地區出現了降價行為,也并未對實際需求帶來明顯的刺激。在2008年底,日本、韓國已經接受900美元/噸以上的鉀肥價格。 在2009年初,南美的委內瑞拉、哥倫比亞與BPC簽訂了價格990-1000美元/噸的采購合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已經與加拿大供應商 Canpotex達成采購協議,價格預計在900美元/噸以上。外商憑借這些新的成交不斷地向我國施壓,努力維持去年的價格。面對壓力,聯合談判小組審時 度勢,經過歷時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終于在2009年底抓住機會,以合同價350美元/噸到岸成交,較2008年價格下浮近50%,使我國再次成為全球進口 鉀肥成本最低的國家。
國內價格大幅回落后后期發展平穩
進口合同確定后,國內鉀肥價格趨于穩定,國內市場的價格走勢與國際市場基本吻合。
2007年開始從原來的低水平爆發性地上漲,進口 俄紅鉀最高時接近5000元/噸。金融危機爆發后,俄紅鉀從2008年底的4600元/噸下跌到2009年最低時候的2300元/噸水平。而后國內市場價 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小幅波動。2009年底開始,隨著國內鉀肥需求恢復,局部地區出現鉀肥供應緊張的局面,拉動國內市場價格觸底回升,進口鉀肥價格一度被 拉升至2800元/噸。隨著2009年底中國海運大合同價格的確定,為國內鉀肥市場提供了理性的預期,國內鉀肥市場價格小幅回落并逐漸穩定下來。
價格在低位企穩后,市場需求顯著回升。2009年之前鉀肥價格的瘋狂上漲致使工廠以及農民被動減少鉀肥的使用,造成需求明顯下降,估計2008年的需求從 2007年的超過1000萬噸下降到750萬噸左右。而2009年價格的大幅下降更使市場信心嚴重受挫,工廠備貨謹慎,中間渠道不敢存貨,需求繼續萎縮至 700萬噸以下。隨著2009年底中國進口大合同的簽訂,國內市場價格在經歷小幅下滑后,已經筑穩底部。市場價格的企穩換來市場信心的恢復,進而使市場需 求得到顯著回升。工廠采購積極性提高,中間渠道蓄水能力增強。由于過去兩年鉀肥市場需求低迷,工廠經銷商均存貨較少,也加大了今年需求恢復的空間。今年總 體需求將明顯好于去年,預計將恢復到850萬噸以上。
綜合利用國內外資源保持鉀肥可持續發展
國產鉀發展對中國化肥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國產鉀肥產業不斷壯大,產量快速提高,目前已達到近500萬噸產能,尤其是鹽湖鉀肥和國投羅布泊鉀肥公 司,起到了中梁砥柱的作用。國產鉀產量的增加,提高國產鉀肥的市場份額,提高了我國鉀肥的自給率,也高升了中國在國際鉀肥市場中的地位以及在進口談判中的 主動權。應該說國產鉀肥的發展極大地減少了我國鉀肥的對外依存度,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有序開發才能使我國短缺的鉀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可溶性鉀資源整體來說相當貧乏,且分布不均。截至2009年,全國已探明鉀鹽保有儲量約7億噸,其中 95%以上集中在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新疆羅布泊地區,其余少數在云南江城、山東、甘肅和四川有零星分布。鉀資源又具有消耗性和不可再生的特點。所以,我國對 鉀資源的開發必須做到合理、有序、高效、環境友好,而不能過度開發、亂采亂挖、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協會應根據中國的可開采鉀資源分布情況,合理制定中長 期的行業發展規劃,找到產量與資源量的最佳平衡點,并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制約和防止濫采,使中國國內鉀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
合理利用國際鉀肥資源滿足國內需求。隨著平衡施肥的逐步深化和農業生產的逐漸集約化,國內用鉀肥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雖然國產鉀肥有了很大的提升,市場份額 逐漸提高,但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國要合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擇機采購質優價廉的進口鉀肥,要保持一定的戰略儲備以保證國內供應和保障糧 食安全,與國產鉀肥貨源互為補充。
把握機會,獲取海外資源,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國擁有的鉀肥資源儲量占世界儲量不足5%,而消費量超過全球的20%,從長期看來,中國鉀肥對外依存 度較難得到根本改善。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滿足國內用鉀需求,在加強我國鉀肥資源勘探和開發的同時,還需要積極探討,在合理價格下積極開發,獲取海外戰略 資源。
總的來說,海外鉀礦資源格局穩定,但新興熱點地區的開發還有一定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