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今日與上海市農委簽訂農超對接戰略合作意向書,這是家樂福繼2007年底首次啟動農超對接計劃以來,首次與政府合作的大規模農超對接項目。家樂福上海總經理施德明表示,家樂福希望將農產品直購比例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
根據合作意向書,家樂福將在今后的經營中根據市場需求加大對上海農產品采購力度,在相關服務費用、采購價格、結算方式以及技術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和便利,上海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則為家樂福提供合作社及農產品的資料。
“通過與政府的合作,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由超市自己去找農民合作社和農業基地,政府能夠組織起來更大規模的合作對象”,施德明表示,這次與上海農委的合作將為150家蔬果農民合作社提供培訓,合作社的農產品需達到家樂福的一系列采購標準后方能進入家樂福超市。
過去,農產品從田頭到超市的路徑是農民-小販-批發市場-收購商-超市,農超對接后,農民將農產品直供給超市,減少眾多中間流通環節,降低采購成本,農民可以將收入提高15%-20%,而超市賣給消費者的價格也可降低20%左右。
對于最近綠豆和大蒜等農產品價格瘋漲的現象,施德明表示,希望能夠通過農超對接將價格降到合理的區間。
家樂福是在中國最早推行農超對接的外資超市,目前家樂福在全國30多個城市開展農超對接,但過去基本都是家樂福自己去尋找單個的合作社或基地進行合作,現在家樂福有30%的在售蔬果是由農民直供,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直供比例相對較高,“家樂福最終目標是將直供比例提高到50%”,施德明說。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告訴網易財經,在大型連鎖零售企業中,50%的直供比例屬于較高的,“不過我認為,如果能提高到90%以上,轉變到新型商業模式。”
“大型的連鎖零售企業,過去的盈利模式主要為出租場地和向供應商收取入場費,現在正是商業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零售商開始嘗試新的盈利方式,直購農產品增加自營比例”,汪亮表示,這樣可以用標準化來推動農業的現代化,但一時很難達到理想的90%直供比例,需要慢慢推進。
除家樂福外,沃爾瑪、樂購、華潤萬家等大型連鎖零售企業都已在中國逐漸加大農產品直購力度。沃爾瑪在中國已經建立29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樂購與廈門如意集團最近合作開發推出3000畝自有農場,華潤萬家也與龍泉驛區簽訂農業戰略合作。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近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快消品百強企業中,已有超過四成的超市開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基地生鮮食品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