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賓寶獲得IDGVC高達3000萬美元的投資,彼時香港金信興的這家子公司在中國地區(qū)運作只3年有余,其運營的BENBO品牌專注于打造中國的“型格男裝”。2004年賓寶成立第一年就有1億元的收入,2006年實現(xiàn)翻番,2007年的銷售額更達到了3.5億元。
背靠IDGVC,這家品牌男裝企業(yè)似乎有意于成長為另一家“中國動向”。同樣是2004年從一家1億元營業(yè)收入的公司出發(fā),5年間中國動向通過成功運營KAPPA品牌一躍成為明星公司,目前其總市值達298.7億元。
然而,過去3年間,賓寶的門店數(shù)量始終在300家左右“徘徊不前”。佘旭錦說賓寶不做虧本的買賣,“那些年銷售額達不到180萬的門店一律砍掉”。
按照佘旭錦的說法,過去3年的“休整”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但是,賓寶能否復制中國動向?
學習KAPPA:三分神似
其實賓寶從一開始就與中國動向頗為相似。
2004年以前中國動向只是李寧公司的子公司,主要業(yè)務是品牌代理。而佘旭錦也是做代理出身,其創(chuàng)辦的香港金信興曾是多個品牌在大陸地區(qū)的銷售代理商,最多時曾同時運作多達16個品牌,包括班尼路、佐丹奴、埃斯普利特以及G2000、U2等。
長期的代理生涯,使佘旭錦很了解國內(nèi)市場,手里也掌握了渠道。
2002年,佘旭錦有過一次歐洲之行,最初只是想再找個國外的二線品牌來代理,但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相中BENBO這個牌子之后,佘旭錦改變了主意,僅花6萬美元就買下了BENBO在亞太的獨家經(jīng)營權。
中國動向也走出了同樣的軌跡:2005年當KAPPA的母公司BasicNe陷入財務危機時,中國動向成功抄底。當時其賬面上只有1000萬元人民幣,但陳義紅冒險與摩根士丹利對賭融資3500萬,成功獲得了KAPPA在中國大陸和澳門的永久使用權。
而現(xiàn)在,無論是KAPPA還是BENBO,都強調(diào)其歐洲血統(tǒng)。對中國動向而言,正是借力了KAPPA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打開局面。而佘旭錦也想把賓寶的德國設計師Ben·Largerfeld“男人都需要一條休閑褲”的理念帶入中國。
不僅借力賓寶原有的設計團隊,其在廣州總部也有自己的設計師隊伍,而且還聯(lián)合意大利蕾拜爾集團、臺灣JP服裝設計公司聯(lián)合開發(fā)產(chǎn)品。